從前國慶只是假期 獅城遊子: 如今是感恩的日子

中國重開邊境後,旅居上海多年的新加坡人葉志義和家人時隔四年,終於能回國歡度國慶。葉志義說,從前國慶日對他來說只是假期,成了遊子後,國慶日成了感恩的日子。
出國前,國慶是公共假期;離家後,國慶成了感恩的日子。
葉志義 50歲
這句話,或許可以概要,每年8月份,葉志義的心裡寫照。
2004年離家到上海教書,現年50歲的葉志義已經在海外定居大約20年。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內,葉志義幾乎年年都會回來慶祝國慶。
和許多在外地打拚的人一樣,每次回來,葉志義除了探望親朋好友,也會帶著兩個兒子,到鄰里的小販中心和咖啡店,回味「家的味道」。
小販中心成情感的紐帶
葉志義說,人在異鄉的他,最想念的就是炒果條、紅豆冰、清湯和貓山王榴槤等美食。每次回來,他也一定會光顧舅舅的炒果條攤。
舅舅的果條攤,讓他回憶起童年。葉志義說:「我爸爸也曾在老巴剎售賣豆爽和黑糯米粥,那個時候,一到周末我就到攤位當爸爸的助手。基本上就是端盤子 、洗盤子,那段經歷我覺得非常珍貴。」
也因為這些情感,這麼多年來,每逢中國7和8月份暑假,除非是有工作在身,否則葉志義都會帶著孩子回來新加坡慶祝國慶。
「我們曾在8月9日當天,到濱海堤壩野餐,透過大螢幕觀賞國慶慶典現場轉播和賞煙花。」

葉志義和孩子們於2019年在新加坡慶祝國慶。(圖:受訪者提供)

葉志義和孩子們於2019年在新加坡慶祝國慶。(圖:受訪者提供)

大兒子葉申和父親一樣,喜歡吃炒果條。(圖:林祥龍)
疫情暴發仍心繫國家誕辰
然而,由於疫情的暴發,過去三年葉志義都沒有辦法回來。不過,即使人在他鄉,他也不會忘了這個重要的日子。
「我們會參加上海新加坡商會所舉辦的國慶晚宴。此外,我們也會聚餐。2012那年,恰逢我搬新家,我就邀請了新加坡的同事到家裡一起吃新加坡的美食,並通過網絡觀看國慶慶典。」
葉志義透露,自己對2017年的晚宴印象最深刻。那一年的他身兼多職,除了是晚宴司儀,也擔綱樂隊鼓手,同時還參與文娛表演。
於他而言,在異地慶祝國慶,讓他更能體會為國慶生的意義。
「還沒到國外居住前 ,我覺得國慶就是一年一度的一個假期。到了國外後,想家的那份情感,會讓國慶活動的思鄉氛圍更濃郁。」

葉志義於2017年在上海的國慶晚宴上擔任晚宴司儀,也擔綱樂隊鼓手,同時還參與文娛表演。(圖:受訪者提供)

葉志義於2017年在上海的國慶晚宴上擔任晚宴司儀,也擔綱樂隊鼓手,同時還參與文娛表演。(圖:受訪者提供)

葉志義和家人於2020年在上海慶祝國慶。(圖:受訪者提供)
培養兒子對國家歸屬感
而每次回來,葉志義父子三人都會到處走走。葉志義說,孩子在海外出生長大,所以他會努力,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
「他們小的時候,我就讓他們接觸新加坡文化,譬如參加 Overseas Singapore Unit所舉辦的Camp@Home活動,去看國慶國民教育演出。長大後,我也帶他們走訪我小時候去的地方,跟他們講解那個地方的歷史文化,讓他們更了解新加坡。」
詢及今年打算如何慶祝國慶,葉志義表示,自己將在國慶前夕,到盛港的一間老人院做社區服務,國慶日當天則計劃帶孩子到政府大廈前操場附近走走,感受現場氛圍。
「身為新加坡公民,我有這個義務教育他們對新加坡的歸屬感。他們長大後還要當兵,當兵是為了保護國家。那保護誰的國家?當然是保護自己的國家。所以,一定要有歸屬感,知道自己的國家。」
兒子對能服兵役感到驕傲
對於服兵役,18歲的大兒子葉申早有心理準備,並認為那是一件令他感到非常驕傲的事情。
「我並不會很緊張 ,因為從小我的父親已經跟我說過18歲要當兵這件事,我其實心裡已經默認了這個事實。我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鍛鍊我的各種能力。在服兵役的這兩年,可以真實地體會到在為新加坡做一件事,會覺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