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點外快還能和乘客聊聊天
但是最後一種卻令人心塞
這些老人不工作就無法維持生計
對於最後一類老人
真的就是比較讓人心疼了

很多老牌小販都是祖傳手藝,街坊愛吃無法退休
新加坡養老制度
在新加坡養老
除了年輕時候購入個人保險
還有兒女支持之外
政府提供的就是公積金制度
公積金和社保不太一樣
說白了都是自己年輕時候存的
實際上就是強制儲蓄
社保是全國統一收繳然後分發

公積金怎麼存?
如果老人的養老金不夠花
一般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花的太多,二是賺的不夠
以前是55歲就可以把公積金提出來
很多老人芽籠,金沙走幾趟
花完了。。。。。。
不過最近只能拿固定數額了
這種情況基本沒有

賺的不夠的部分
一般就是年輕時賺的少存的少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新加坡政府不養閒人
CPF公積金有多少錢夠養老?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1)退休後你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2)這種生活需要花多少錢
假設芒果哥想要養老:
1)月收入是3500新元
2)芒果哥希望退休後
繼續現在的生活不打折扣
3)芒果哥今年30歲
他打算在67歲完全退休
(62歲退休+5年返聘)
如果他的月收入是3500新幣
每月到手2800新幣
一般生活開銷如下:
手機費+網費:180新元
交通費(只算公共運輸): 80新元
吃飯:900新元
醫療(包括保險和醫療):200新元
家庭水電:300新元
家裡維修及相關:200新元
旅遊 :140新元
(1年1-2次旅行)
結餘 :800新元
PS:假設房貸由CPF支出
同樣的生活在芒果哥
退休之後需要多少錢?
如果67歲退休
假設新加坡在接下來的37年
都維持2.6%的通貨膨脹率:
手機費+網費:470新元
交通費(只算公共運輸):210新元
吃飯:2330新元
醫療:520新元
家庭水電:770新元
家裡維修及相關:520新元
旅遊:360新元
總共:5180新元
所以37年後
芒果哥每個月需要5180新元
來維持之前的生活水平
按照新加坡男性的平均壽命80.5歲來算
他在退休之後需要839160新幣存款
來維持本來的生活
芒果哥每月能從CPF中
領取1200新幣的退休金
那麼從他退休67歲起
他總共可以領到194400新元
也就是說他還需要
644760新幣 的自有存款。。。
或者,降低生活標準

老齡化,全球面臨的問題
老齡化,是只有小島需要面對的問題嗎?
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
韓國是經合組織國家中
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
2060年退休基金將面臨破產
65歲的人口會增加三倍
前年開始,韓國要求僱主
為員工提供退休計劃
順便說一下,韓國老人自殺率第一

德國與英國計劃延長退休年齡
提高到67歲,而澳洲打算延長到70歲
日本自不用說
網友不厚道地稱之為「孤獨死之島」
老齡化引發的問題
在亞洲已開發國家中格外突出
日本社會研究機構估算
戰後日本第二次嬰兒潮中出生的人中
有105萬人面臨「孤獨死」
他們日益衰老,逐漸被孤立
得不到社會福利體制應有的支援和保護

怎麼辦!這是最重要的
椰子覺得最重要的是直面
當老人自殺率這樣赤裸裸的數字
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
是否代表著政府願意去關注
民眾願意去面對呢?
或者我們從現在就去思考
不靠政府,如何過好老年生活
……
新加坡如何應對?
一個無人化的智慧國
老人仿佛是被「拋棄的一群人」
人工智慧所代替的勞動力
就是連智慧型手機都玩不轉的老人?
換個角度看卻未必如此
新加坡打造智慧國的另一個目標是
通過現代科技改善年長者的日常生活
建屋局目前在一些年長者的住家
「試驗感應系統」
如果不能讓忙碌的女兒回家
至少能夠為年老老人給予關注
注,是注目的注

如果發現異常,立刻發簡訊到家人手機
當然還有一些政策
從心理上關懷孤獨的老人
比如近居購屋政策
就是你和你爸媽一起住
或者在爸媽家附近買房子
就能夠得到政府的大紅包
3萬新幣(*申請有條件)
另外,也有很多義工組織
會去陪伴老人
或者提供免費醫治和施藥

張柏芝做義工給老人派食物
新移民的「養老問題」
身為新移民
看到以上種種會為養老問題發愁
但其實大家更加發愁的是
遠在家鄉年邁父母的養老
雖然拿著養老金
卻過不上承歡膝下的老年生活
兒女移民新加坡
別說LTVP不容易申請
就算申請下來老人也不願意來

他們覺得無法融入生活
更覺得生活了一輩子的故土難離
可是老人在一點點老去
難道真的留下他們獨自在國內?
就算是來了新加坡
沒有福利和醫療保險
在新加坡養老都是嚴峻的問題
……


失去了親緣,友緣,社會緣
老人們老無所養,老無所依
政府能做的有多少?
只有理性上的保護和關注
那麼情感上的缺失呢?
那是養老金可以給予彌補的麼
生前無人問津
死後還會有人祭拜嗎
會有如何;不會又如何?
不如珍惜眼前還健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