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所中小學在近幾年由於學額需求減少會搬進行搬遷。
有意向報讀的家長和學生需要留意心儀的學校地址是否即將改變,做好相應的對策。

進行搬遷的學校
01 英華小學

英華小學每年招收的一年級新生數量少於英華附小。
為了滿足登加新鎮的教育需求並增加學生人數,英華學校理事會決定將英華小學從巴克路遷移至登加新鎮。
此舉旨在為新鎮提供教育服務,並促進英華小學的發展。
英華小學在2030年從武吉知馬巴克路遷移至登加新校舍後,將從一所純男校轉為男女混合學校。
同樣位於巴克路的英華中學,會繼續留在目前的校址,學校理事會沒有計劃將它遷移至登加。
英華小學所提供的高才教育計劃,預計也會轉至登加校舍。
02 聚英小學

聚英小學和先驅小學今年正式合併,華文校名將保留聚英小學,英文校名沿用先驅小學的英文名Pioneer Primary School。
03 格致小學

格致小學和校內的教育部幼兒園2028年將從蔡厝港的現址搬遷到登加新鎮。
地點位於登加綠苑徑(Tengah Garden Walk)過渡期間,格致小學和校內的教育部幼兒園將從2025年起停止錄取小一和K1新生。
格致小學在現址辦校到2029年底,直到所有在籍學生畢業。
該校的教育部幼兒園在現址辦校到2025年底,直到K2學生畢業。
由於格致小學從2025年起停止錄取小一和K1新生,在籍學生的弟妹和將從教育部幼兒園畢業的學童將無法在今年的小一報名活動,報讀格致小學。
04 百德小學

為了滿足武吉巴督西一帶學齡孩童對學額的需求,教育部將在2027年1月把百德小學(Bukit View Primary School)遷移至武吉巴督西。
百德小學會繼續錄取小一新生,所有學生2027年遷至武吉巴督西的新校舍。
05 歐南中學

歐南中學,作為歷史悠久的學校,自1906年建立之初起名為歐南學校並作為萊佛士書院的附屬小學開始,便開啟了它的教育歷程。
經過多次變革,1954年轉型為四年制、側重商科的中學,並開始提供「英國倫敦商業證書」課程。
從1958年開始招收女生,到1961年正式更名為歐南中學,1968年搬遷至約克山(York Hill)的現址。
儘管有著豐富的歷史和卓越的教育成果,歐南中學近年來面臨著報讀學生數量減少的問題,這與其位於成熟區域有密切關係。
歐南中學將在2026年搬到盛港,以滿足東北區居民對學額的需求。
此次遷校計劃,旨在滿足東北區居民對中學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
為了儘量減少搬遷帶來的不便,歐南中學決定從明年起不再錄取中一新生,並在現址持續運營至2027年,即直到最後一批在讀學生畢業。
哪些學校要新建?
01 淡濱尼北將開新小學和幼兒園
由於淡濱尼北地區預購組屋項目的相繼落成,教育部決定在該地區開設一所新的小學和幼兒園。
這所位於淡濱尼64街的學校計劃於2029年開始招生,具體詳情將在後續公布。
02 百德小學
百德小學2028年也會設教育部幼兒園。
03 主流教育特別學校
在登加地區,也就是英華小學未來新校舍的毗鄰之地,將開設一所專注於主流教育課程的特別學校。
這所學校的主要對象是患有自閉症的中度特需學生。
學校計劃在2026年開始在蔡厝港中學的臨時校舍中授課,並預計在2031年正式搬遷至登加的永久校舍。
哪些學校將關閉?
布蘭雅坡小學內的教育部幼兒園
自2014年投入運作以來,這所位於布蘭雅坡小學內的教育部幼兒園一直備受關注。
作為教育部首批設立的幼兒園之一,其曾經承載著區內居民對學前教育的期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內居民對學前教育名額的需求出現了下滑。
面對這一現狀,該幼兒園已經暫停了招生工作,今年甚至沒有招收K1學生。
由於學前教育名額過剩,設在布蘭雅坡小學的教育部幼兒園計劃在年底關閉。
這一決策旨在更好地滿足區內居民對學前教育的實際需求,並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
改動原因
基於新加坡人口變化和優化教學資源的原因,新加坡做出了以上的校址變動,都是為了方便就讀學生和家長,以及學額需求減少後不必要的教學資源浪費。
新加坡一直被稱為「低齡留學的天堂」,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及時管控調配以外,還有很多優勢及原因,讓我們來看一看。
新加坡留學制度更適合「低齡」

在選擇低齡留學目的地時,新加坡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許多家庭的首選。
相較於歐美和澳大利亞等熱門留學地,新加坡的低齡留學政策更加靈活和友好。
01 新加坡:
幼兒園接受3歲國際生,為家長提供陪讀簽證,避免長期分隔。
靈活的入學政策,為低齡留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02 歐美國家:
美國僅在中學階段接受留學生,不允許父母陪讀。
英國要求滿4歲才能申請,父母可陪讀到12歲,但探親簽證有嚴格的停留時間限制。
03 澳大利亞:
根據教育階段對年齡有不同要求。
小學階段的簽證有效期可能影響學業
對比之下,新加坡的低齡留學環境提供了更為全面和靈活的選擇,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成長機會。
分流制度下的因材施教
第一次分流:小學三年級天才班測試
在新加坡,小學三年級是學生生涯中的第一次全國性分流。
通過參加智商測驗,成績優異的學生被選拔進入「名校」的天才班(GEP)。
這些學生接受更高難度、更豐富的課程,擁有更優秀的師資和資源。
智商的差距加上資源的不平等分配,進一步拉大了學生之間的距離。
第二次分流:小六離校考試(PSLE)
在小六離校考試(PSLE)中,學生面臨第二次全國性分流。
與此同時,直通車學校為頂尖學生提供了一條直通高考的路徑,免去了中考的挑戰。
這凸顯了普通學校與名牌小學之間的巨大差距。
第三次分流:劍橋0水準考試
中學畢業時,學生需要通過劍橋0水準考試。
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了第三次分流。
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初級學院和大學預科,為高等教育機構輸送人才;
接下來的50%進入相當於中國大中專的理工學院;其餘20%進入相當於中國職業高中的工藝教育學院。
三次分流,標誌著新加坡教育體系對精英選拔的高度重視。
完善領先的教育系統

加坡政府設立了專門的教育監管部門,負責嚴格評估學校、校長、教師和課堂教學。
這一部門的工作確保了教育體系的高質量和公平性。
教師素質評估是新加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每年末,教師需提交下一年度的活動目標,並在每年兩次的工作報告中詳細彙報工作進展。
此外,每年還會進行一次校長和主任的討論評級,以確保教師的表現得到全面、公正的評價。
對於教師的教學評估,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教學計劃、授課技巧與組織、課室管理、反饋與評估以及專業素質。
這些評估標準確保了教師具備專業的教學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值得一提的是,評估工作中紀律嚴明。
一旦有教師在評估中不合格,將被逐出教師系列,終身不得從事教育工作。
這種嚴謹的監管態度,使得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得以有效落實,教育水平得以逐年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