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所醫院150名職員為18戶弱勢家庭大掃除

本地兩所醫院約150名職員昨天(27日)為西部組屋區18戶弱勢家庭進行大掃除。除此之外,他們還傳授實用的健康和藥物知識,讓這些居民安心過好年。
這項名為「健康家園」(Healthy Home)的社區計劃,由黃廷方綜合醫院和裕廊社區醫院共同發起。自2013年起,兩所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年在春節來臨前數周,都會組成志願團到裕廊東、文禮、武吉巴督和金文泰等八個組屋區,為那裡的弱勢家庭進行大掃除。
受惠的居民多數為行動不便、患有疾病及體弱年邁的獨居或缺乏家庭照顧的老年人,其中也不乏兩所醫院的病患。
大掃除需求較去年增加30%
院方表示,相信是受高漲的物價和繁重的看護責任等因素影響,今年大掃除的需求與去年相比增加約30%。
院方解釋,這些居民會出於未雨綢繆的想法,時常在家裡囤積雜物。但礙於他們體力或資源不足,令家裡失去整潔和需要維修。而這樣生活環境不利於他們的健康,大大提高跌倒或受傷的風險。
大掃除活動受益者曾茹星說:「站一下子最多五分鐘,腳不痛還可以站十分鐘這樣,所以我就儘量坐住。很少進來廚房就是這樣,所以如果我煮了一碗東西。這邊不可以吃,我要拿進去是不可能的,我就不煮了。」

院方表示,今年大掃除的需求與去年相比增加約30%。(圖:黃廷方綜合醫院)
黃廷方綜合醫院高級助理護士蔡寶娟說:「很多垃圾、很多塑料袋,很多食物都過期的,所以我們要整理好,我們有14個人我們也是要努力,我想要花大概四個小時這樣。」
這個義工組織則發現,疫情下人們恐慌性購物,使食物等垃圾囤積情況加劇,受益家庭的衛生情況比疫情前更差。
讓希望活下去義工組織創辦人潘迎芬表示:「好像洗髮水在冰箱裡面找到,洗衣機裡面有電飯鍋,他就是因為沒有地方他就亂塞。所以這種分類就花多一點時間,以前往年沒有碰到這個問題的。」
清理曾茹星這樣的一間房子通常需要四個小時的時間,不過如果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就只能清理半間。
受訪的義工組織表示,疫情之後人們的衛生意識提升,因此更難吸引到義工前來,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踴躍參與這樣的活動。
黃廷方綜合醫院總裁郭立新醫生表示,在這項社區計劃下,醫院的志願團隊在為居民的家裡大掃除時,也會提供健康知識,藥物管理及預防跌倒的建議,確保他們生活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也讓院方能在醫院外,為社區居民的健康與關懷出一份力。


(圖:黃廷方綜合醫院)

(圖:黃廷方綜合醫院)

(圖:黃廷方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