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救人一命!女子手術後出現頑固細菌感染,傳統抗生素起不了作用一度危及生命,所幸醫療團隊竟在新加坡河中找到特殊病毒,利用實驗性噬菌體療法妙手回春。

新加坡中央醫院團隊利用三個噬菌體拯救頑固細菌感染病患,其中一個噬菌體來自新加坡河水。(檔案照片)
一名30多歲的新加坡女子患有先天性心臟動脈畸形。去年1月,她誕下二胎後不久,就在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第五次開胸手術,不料出現嚴重的術後感染,胸腔和血液中重複出現的細菌無法被傳統的抗生素根除,她隨時都可能出現敗血症,面臨生命危險。
擺在她面前的是兩個艱難選擇——要麼再次做開胸手術清除感染來源,但是大出血、下不來手術台的機率很大;要麼長期甚至無限期依賴抗生素輸液,三天兩頭跑醫院,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新加坡中央醫院傳染病學高級顧問醫生莊詩敏(左)和藥劑系研究與創新部門副處長柯麗雲副教授等人,利用噬菌體療法成功救回女子一命。(新加坡中央醫院提供)
噬菌體存在於自然環境如河流和泥土中,但是每種病毒僅針對特定的頑固細菌,採集和處理過程都需要專業的實驗設備。中央醫院從2021年起建立噬菌體科研實驗室,已存有幾百個不同的噬菌體樣本,是新加坡已知唯一有這類設施的醫院。
於是,女子的醫療團隊查詢噬菌體庫存,找到三個對她體內菌群有效的噬菌體,當中一個就來自新加坡河的水。經過約五個月的找尋和培育,以及向當局尋求批准,女子去年9月接受了為期兩周的噬菌體靜脈注射治療。
這個療法在約兩個月後見效,體內細菌感染也得到控制。她今年12月成功從靜脈注射抗生素轉成口服抗生素,目前恢復良好。
從垂危到康復 生活質量提升
女子從生命垂危到如今康復能和家人出國旅行,生活質量極大提升。
這名女子育有兩名幼童,去年接受開胸手術時剛誕下第二胎不久,身心本就承受相當的壓力。若是繼續無限期地去醫院輸液抑制感染,對她的生活質量是很大的影響。
所幸她對噬菌體療法反應良好,去醫院的頻率大幅降低。莊詩敏醫生透露,前陣子接到女子的來電,得知她能和孩子及家人一起去聖淘沙的海灘玩樂,甚至一起出國旅行,讓莊詩敏倍感欣慰。
開創東南亞先例 已有三人接受噬菌體治療
開創東南亞先例,目前已有三人接受噬菌體治療。
雖然噬菌體療法已經有百年歷史,一度被廣泛使用,但因為批量生產難度大、採集和處理成本高等原因,在20世紀初抗生素出現後,就大規模被替代,只有在傳統的抗生素療法對頑固感染不起作用時,才會被當成最後一道防線,為病患爭取一線生機。
上述女子就是東南亞首位受益於噬菌體療法的病患。那之後,中央醫院又為另外兩名病患採取相同療法,都取得不錯的成果。
文:齊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