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代步工具近兩個月來引起至少八起火患,引發民眾焦慮。左為示意圖。(李國豪製圖)
6月至今,本地已經相繼發生至少八起個人代步工具(personal mobility devices)引起的火患。短短不到兩個月內頻繁發生的意外,引起網絡輿論的一陣擔憂。
最近一起火患於本周一(22日)發生,據媒體報道,一個位於宏茂橋的組屋單位因住戶的個人代步工具在充電時突然爆炸而起火。火患導致該組屋單位被燒毀,並造成另外兩個鄰近單位遭受池魚之殃。不幸中的大幸是,民防部隊及時從隔壁單位救出一名成人和三位小孩,事件並未造成人命傷亡。

宏茂橋一個組屋單位因個人代步工具在充電時起火導致單位被燒毀。(民防部隊面簿)
然而,上周四(18日)發生在武吉巴督,同樣是由個人代步工具引起的火患則造成一名男子不幸身亡。
陸交局探討提前禁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上路
《海峽時報》報道,由於實在太多火患發生,陸路交通管理局已開始探討是否要提前禁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上路。陸交局告訴《海峽時報》:
「由於最近數起不符合UL2272安全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引起火患,陸交局正在探討是否將該使用者規範的限期提前。」
陸交局早前曾宣布從2021年1月起,所有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將被禁止在公共路面使用。

個人代步工具包括電動腳踏車、電動滑板車、平衡踏板車和電動獨輪車。(海峽時報)
陸交局網站顯示,任何個人代步工具要獲得UL2272標準認證前,必須進行一連串電子、機械和環境測試,以便確保該個人代步工具的安全性。這套標準將可顯著降低個人代步工具所面對的火患或電子相關風險。
陸交局網站的文告指出,2016年至今有超過90起火患和個人代步工具有關。陸交局解釋,個人代步工具造成火患的原因難以界定。另一方面,根據民防部隊的數據,民防部隊去年一共收到74起和個人代步工具有關的火災投報,比起2017年增加了51%。
上述兩組數據顯示,隨著個人代步工具在本地越來越普及,和個人代步工具有關的火患數量逐年攀高。
火患多由電池短路所引起
新加坡民防部隊檢視失火原因,發現個人代步工具起火有可能是由電池或電路的短路所造成的,導致上述短路的原因則包括個人代步工具的硬體被破壞、電池過度充電、使用不適當的電池或製造過程的瑕疵。
由於個人代步工具引起的火患頻仍,民防部隊為此特別製作相關公告,勸導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在充電時嚴格遵守使用規範,包括檢查電池和器材是否有任何損壞或變形、避免過度充電或隔夜充電等。

(民防部隊)
根據現行法規明年1月起禁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代步工具上路
陸交局告訴《海峽時報》,UL2272標準在去年9月開始實施,以便儘可能改善公共安全並減低火患的可能性。至於不符UL2272標準個人代步工具開始禁行的日期為何是訂在明年初,陸交局則表示當局是在搜集包括使用者和經銷商在內的公眾意見後,才做出該項決定的。
陸交局的網站指出,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經銷商將被禁止售賣沒有UL2272標準認證的個人代步工具。換句話說,目前市面上已經購買不到不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
簡單來說,從7月1日起:
所有經銷商被禁止售賣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
沒有UL2272標準認證的個人代步工具如果是在今年7月1日前購買,且已向陸交局註冊,那就能夠繼續在公共路徑使用(不過最多也只能用到今年底,請看下文解說)。
今年6月30日後購買的個人代步工具(無論全新或二手),只有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才能夠註冊,並在公共路徑合法使用。
除此之外,明年1月1日起:
所有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無論是否已經註冊),都將不被允許在公共路逕行駛(例如上文第二點提及的相關個人代步工具)。
所有已經註冊但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將被自動註銷。
多數代步工具不符合安全標準
《聯合早報》報道,本地目前已有超過8萬5000輛個人代步工具完成註冊,不過其中大多數可能並不符合UL2272標準。
儘管陸交局強烈鼓勵車主提早更換符合安全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直到明年1月為止,本地預計仍有許多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曝露在火患風險中。
網民對連串事故感到極度焦慮
這段緩衝期和個人代步工具可能帶來的風險無疑造成許多網民感到焦慮,並批評陸交局在一連串事故爆發後,為何沒有更果斷地採取行動:
「(個人代步工具)在外是公路風險,在內是火患風險。必須迅速採取行動,但陸交局還在慢慢來。」

「沒用的陸交局。等著火患造成死亡是嗎?所有財產損失和街上的受傷案例還不夠嗎?(陸交局)應該全面禁止不符合規定的個人代步工具。這樣說來,個人代步工具應該只允許有移動障礙的人們使用,其他人應該用他們受祝福的完整軀體來走路或騎腳踏車。」

「還要發生多少起火患、造成多少死傷,禁止這些(個人代步)工具的法律才會通過。在這些輕型車子面前,難道人命就那麼微不足道嗎?」

而個人代步工具在室內充電引起爆炸的事故也造成人口密集的新加坡,民眾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
「剛剛看到我的鄰居買了個人代步工具,我的天哪,我在擔心如果有一天著火了該怎麼辦?如果不能把貴重財物放在家裡,那要放到哪裡去?」

也有網民以反諷的語氣表達自己反對個人代步工具的存在:
「有一種絕對不會無緣無故起火的個人代步工具,我們稱之為腳。」

在多數網民幾乎一面倒要求全面禁止個人代步工具的聲浪中,也有極少數網民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個人代步工具的安全問題:
「有關當局必須確保這些(個人代步)工具對使用者是安全的。大多數個人代步工具都作為外送用途,那是別人吃飯的工具,請保護他們。」

陸交局最終是否會提前禁止不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上路,探討程序要耗時多久?可以預見的是,在新的措施未出台前,民眾難免人心惶惶。
值得關注的是,符合UL2272標準的個人代步工具是否百分百安全?如果使用者買了符合安全規格的個人代步工具,卻沒有按照正確的步驟充電,引起火患的風險仍是存在的。有關當局有必要加強宣導,教育民眾如何正確使用個人代步工具,並以符合規範的方式為其充電。
許多民眾強烈反對個人代步工具,有關當局或許也該從善如流,思考是否該對個人代步工具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並同時保障以個人代步工具為生計的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