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理工大學進入第二階段發展的新起點,要努力爭取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平起平坐、並駕齊驅。
2003年元月,徐冠林博士就任南洋理工大學第二任校長。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出他的建校理想和任務,重點有二:在建校理想方面,他強調要繼承舊南洋大學的傳統和精神,要將「南洋精神」發揚光大。以當時情境而言,這是個相當新穎大膽的宣示,立即激起激烈反應,也帶來不少臆測,特別在華社方面,有驚訝、有激動,也有些保留的看法。

(圖源:新國志)
兩年完成三所學院
在任務和目標方面,他具體提出,要在兩年之內成立三所新學院,在以理工為主的基礎上,將南洋理工大學擴充轉型成為一所一流的綜合大學。
這三所學院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簡稱人文學院)、理學院,和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簡稱藝術學院)。
既然定了如此明確的目標,徐校長在就任新職後,立即採取行動,成立一個工作小組,進行具體籌備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幾位副校長以及學院院長;由校長自任主席,統籌全局。我當時任職傳播學院院長,自然也成為籌備小組成員之一。同時,也因為我的人文和社會科學背景,在人文學院的討論中,我的參與更多一些。

(郭振羽教授。圖源:網絡)
其實,有關南大人文學院的籌劃,早在一年前(2002)就已啟動。當時校長詹道存成立了一個「人文學院籌委會」,並且提出一份具體的建議書(proposal)。籌委會也是由校長擔任主席,委員包括工學院、商學院、教育學院以及傳播學院的幾位院長。同樣的,我以傳播學院院長身份,積極參與。
據我所知,2002年的建議,只涉及人文學院,重點是仿效各國成功的理工大學(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以及英國的皇家學院)的體制,加強人文與社會科學浸濡課程,提升人文素養。那時,並沒有藝術學院的建議,也沒有明確昭示要擴大建立綜合性全科大學的願景。
詹道存校長在2002年提出的建院方案完成之後的進展如何,我無從得知,只知道他在不久之後宣告甄選繼任校長的任務完成,他將於2002年底離職。很明顯的,徐冠林校長接下的是更有野心、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將改變多年來新加坡大學教育一校獨大的局面,也是南洋理工大學進入第二階段發展的新起點,要努力爭取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平起平坐、並駕齊驅。

(南洋理工大學徐冠林校長。圖源:網絡)
人文 是大學的靈魂
徐校長領導的籌備小組首要討論大學層面的興革方向,包括課程改革,增立「博雅教育」課程,推動雙主修以及副修制度,等等。除此之外,更迫切的任務是成立三所新學院,依計劃在兩年內(2005)招生授課。
在三所學院的籌備中,人文學院明顯的居於核心地位。徐校長多次強調大學教育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標示人文學院是「大學的靈魂」,也是他推崇「南大精神」自強不息的理念所在。他的這些理想和願景,我完全認同,也願意參與,貢獻一己之力。也因為如此,當他邀我負責籌備人文學院第一個階段的發展時,我沒有太多猶豫,欣然接受。

(南洋大學校舍。圖源:網絡)
我的首要任務是甄選適當院長人選,挑起院務重任。一旦新院長就任,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如此任務算是過渡性質,決定采「InterimDean」的頭銜,中文翻譯「署理院長」。依我當時的判斷,這個任務不難完成:一是新加坡本身人文和社會科學教育的發展已超過半個世紀,在國內以及國際上應該累積了足夠的人才;二是新加坡的大學徵求人才,一向不局限於本地和本地人,而是廣向國際徵才,條件也夠優厚。

(南洋大學校舍景。圖源:網絡)
至於創建新院,我自認並非新手——當年創立傳播學院,從零開始,在11年間,建立了亞太第一的傳播學院。如今南大資源更非當年可比,建立人文學院,問題不大。我樂觀估計,在半年到一年之內,應該可以達成任務,徵得適當人選,接長院務。
爭取亞太第一
那時沒有考慮到的是,雖然兩所學院都是從零開始,其實背景條件大有不同。1992年建立傳播學院,不只是無中生有,更是獨一無二。上千名學子和他們的家長,苦待多年,爭取申請選讀傳播專業;我們有把握選取最優秀的學生,開闢一片新天地。也因為如此,我們一開始便以亞太地區的傳播院校為競爭對象,義無反顧,爭取亞太第一。
2003年在南大成立人文學院,雖也是從零開始,卻是強敵環伺。第一競爭對象,當然是久居龍頭地位的國大人文學院,科目齊全,歷史悠久,在半世紀以來已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另一個競爭對象,是2000年新建的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Management University,簡稱SMU),標榜以商務管理為重,以新穎的辦學校風取勝,展現初生之犢風範,已經開展了相當堅實的社會科學課程。
南大新建的人文學院,面對一新一舊強敵,要以何種課程內容和特色,才能爭取優秀學生和師資?要如何設法努力一搏,才不至於淪於二三流地位,無法抬頭?

(圖源:網絡)
當時的策略決定,是不要和他校正面競爭,而是要發展本身特色,創造特有優勢——要建立以現代的、當代的,並以在地的、當地的為特色,展現新面貌。以中文係為例,今日南大的中文課程,不可能全面發展文史哲,不可能由先秦諸子教到唐詩宋詞元曲——時代不同、學生不同,遺憾不能恢復當年老南大中文系的光輝歲月。
以當時的構想,新學院的亮點,是以現當代文學、新馬文學以及海外華人文學著手;要小而能精,建立獨特的強項。新學院就是以如此思路作為設立科系課程、開展研究項目的大策略方向。

(圖源:作者提供)
(作者:郭振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