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經濟起伏等外在因素,令新加坡人的幸福感降低。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調一項查顯示,新加坡人越來越不快樂,不享受生活,成就感也降低。
該學院周四(1月11日)公布的2022年生活品質調查結果顯示,比起2011年和2016年,前年受訪的公眾在幸福感、享受生活和成就感三方面的指數都下降。
其中,受訪者的快樂指數5年內顯著下跌,幸福感從2016年的53,劇跌至2022年的27.6;同時期的成就感,也從原有的58,下滑至29.6。
該學院在1996年首次展開生活品質調查,這項每5年進行一次的全國調查,前兩次分別在2011年及2016年進行。 原定2021年進行的第六輪調查,因疫情延後至2022年。共有1905名21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2022年6月至7月之間,參與線上調查。
領導這項調查的新加坡國大商學院副教授淡瑪亞淑娟及商學院榮譽院士陳素娟,將調查結果集結成《獅城幸福生活面面觀-經濟繁榮以外》一書。 另一名作者是該學院行銷學系博士生袁煒倫。
與2016年的調查相比,2022年的調查發現,新加坡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較低。受訪者對生活各方面包括家庭收入、生活水準的整體滿意度,也有所下降。
不過,男性、已婚、年齡較大、受過高等教育和收入較高的受訪者,在各項指標中如幸福感、成就感、享受生活等,往往高於其他族群。
調查也發現,家庭月收入和快樂程度成正比;家庭月入越高,在幸福感、是否享受生活、擁有成就感、掌控力等生活品質方面的分數,也會隨之提升。
儘管多項數據結果不如上一次調查,但新加坡人非常滿意他們的家庭關係。某些具有特定價值觀的群體,例如重視家庭與社會參與的新加坡人,在各方面的表現,也優於其他群體。
陳素娟受訪時表示,雖然調查結果或讓人感到失望,但考慮到大環境,研究團隊對相關數據不感到意外,因種種外在因素如疫情等,導致一些人對前途比較悲觀 。
調查也詢問新加坡人對民主權利的看法,對投票、參與任何類型組織、組織集會、了解政府的工作和職能、言論自由及批評政府這六個權利方面,滿意程度也低於2011年及2016年。 其中對「批評政府」的權利方面得分最低,滿分為4,僅取得2.58;得分最高的是「投票權」,得分則是3.23。
淡瑪亞淑娟說,她觀察到年輕人在網絡上的參與度較高,這是一個好的跡象。
她認為,應有更多平台讓所有人積極履行他們的民主權利,並藉此提高滿意程度。
她也建議,要全面提升新加坡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幸福感,政治決策者可從經濟和社會面下手,例如確保國內生產總值繼續增長、提供更多社會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