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家連鎖咖啡店品牌「閃退」本地市場的新聞,引起不少人關注。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Flash Coffee,在網上被爆出旗下一家關閉的門店外張貼著告示,指員工被拖欠薪水,還有傳聞指員工罷工,以爭取在有利的環境中工作。
發言人回復媒體詢問時否認罷工的謠言,並指突然關閉新加坡的所有門店,是「為了專注於其他具有潛力的市場」。
該品牌目前在印尼、泰國和香港等七個市場,有約200家門店。
Flash Coffee於2021年在本地開設第一家店,一度曾有近30家分店,但突然結束本地業務時,店面已銳減至11家。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Flash Coffee,上周突關閉本地11家門店,還被爆出拖欠員工薪水。(海峽時報)
Flash Coffee短短兩年內結業,還留下很多手尾,但海外業者看似不受其退出影響,仍希望在本地連鎖咖啡市場大展拳腳,這個現象在今年尤其顯著。
中印韓加品牌今年陸續登場
今年3月,中國知名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率先在新加坡開設兩家門店。新加坡也是瑞幸咖啡開拓海外業務的第一站。
截至目前,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門店,在短短七個月內已增至12家,除了進駐中央商業區,還走入鄰里。

瑞幸咖啡在中國有超過1萬家門店,新加坡是它開拓海外業務的第一站。(路透社)
被譽為「中國星巴克」的瑞幸,截至6月底已經在中國有多達1萬零836家分店,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連鎖品牌,店面數量已超越星巴克。
據本地媒體觀察,瑞幸剛登陸新加坡時,能堂食的門店在午餐時間都座無虛席,店外也有10多名顧客在等候領取咖啡。
幾個月後,設在繁忙地帶的本地門店,依舊能看到這般境況,有時得等至少20分鐘才喝得到。
除了瑞幸,兩家印尼業者Kenangan Coffee 和Fore Coffee也希望能在本地市場分得一杯羹。
Kenangan Coffee是印尼最大的連鎖品牌,在新加坡已有兩家門店,年底間可能還會開多兩家;Fore Coffee的獅城分店則暫定11月開張。

Kenangan Coffee是印尼最大的連鎖品牌,目前在新加坡有兩家門店。(商業時報)
這兩個品牌進駐新加坡之際碰上同行宣布退出,但它們的代言人異口同聲地說,雖會從中吸取教訓,卻不認為自己的業務會受到影響。
Kenangan Coffee發言人接受《商業時報》時透露,一個品牌停業不反映業界存在系統性問題,他們對本地市場仍信心十足。
「若真如此,你會看到其他連鎖品牌也紛紛倒閉。那只是其中一家公司的情況。」
Fore Coffee發言人則說,他們早在2021年就計劃落戶新加坡,但為了確保開設的每家門店都能盈利,會採取謹慎的作風。
不過,Fore Coffee也坦言,隨著更多國際品牌登陸獅城,新加坡的咖啡店市場趨向飽和,競爭也更激烈。
韓國咖啡品牌巨頭Compose Coffee在當地有近2400家門店,而第一家海外門店的地點同樣選擇了新加坡,上個月底正式營業。

韓國咖啡品牌巨頭Compose Coffee也選擇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海外門店。(網際網路)
此外,加拿大品牌Tim Hortons也預料今年底前在新加坡開業。
業者把新加坡當作進軍海外的踏板
就如上述業者提到的,新加坡的連鎖咖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還是有業者願意進駐獅城。
最主要的原因相信是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對亞洲品牌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
本地媒體幾個月前發表的一篇評論中提及,想要進軍東南亞市場的連鎖咖啡品牌,都把新加坡市場視為主要的跳板。數據顯示,東南亞每年平均咖啡消費量,估計會從2022年至2025年增加8%。
另一方面,在許多企業看來,要建立國際品牌形象,落戶新加坡是重要的一步。
但企業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賺錢,咖啡業者之所以看好新加坡市場,以下數據都是重要因素:
新加坡人每年的人均咖啡消費量約2.6公斤;
數據分析機構Statista也預測,新加坡咖啡業今年能製造20億美元(約27.5億新元)的收入。其中,住家以外(out-of-home)的咖啡消費量,到了2025年預計會占本地咖啡業消費的93%。
連鎖咖啡店風潮能持續多久?

美國品牌星巴克1996年就進軍新加坡。(海峽時報)
不過,要在新加坡市場站穩陣腳,甚至從眾多競爭者中突圍而出,可說一點也不容易。
咖啡好不好喝因人而異,但一些顧客願意掏錢買杯咖啡未必只是喜歡它的口味,更多的是整體的消費和感官體驗。
因此,一些業者常見的營銷手法,就是為新顧客提供低價促銷,但這並非長遠之計。
撇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種種需求不談,門店的租金成本、人手問題等,也都是服務業必須面對的現實。
有本地餐飲業行家指出,在新加坡經營餐飲生意的經驗法則,是確保銷售額至少達到租賃成本的三倍,「即使能做到這點,業者可能只會取得收支平衡,因為還須支付其他費用。」
當然,其他業者帶來的競爭也絕對不容忽視,在新加坡就有不少駐守多年的海內外連鎖品牌。
在本地最著名的海外咖啡品牌,包括美國品牌咖啡豆與茶葉(The Coffee Bean and Tea Leaf)及星巴克,前者在這裡有72家門店,後者的分店更多達149家。
本地品牌Huggs Coffee,在新加坡也有20家連鎖店。

(Singapore Coffee Festival)
剛剛進入本地市場的連鎖咖啡店,該如何與這些「老手」爭一日之長短?
海外連鎖品牌的咖啡香飄入獅城,讓人聯想到泡泡茶品牌在新加坡掀起的熱潮。業者能否占據一席之地,還是像Flash Coffee一樣一瞬即逝,仍是個未知數。
即使能夠排除萬難,虜獲本地顧客的心,能不能取代大家熟悉不過的南洋咖啡,又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