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故事裡的遠方有多美?

2018年05月17日   •   9747次閱讀

在新加坡

外國人買房比本國人貴兩倍,交印花稅也比本國人高得多;高溫多雨的新加坡卻無蚊子;菲傭上過大學,英文非常流暢;我友人的女兒不僅懂英文,而且會寫中文簡體字以及繁體字。

故事裡的生活是美好滴!

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賣給外國人,摺合人民幣約為1500萬元;政府規定每套房子必須配備一間「防空洞」。

從上海向南飛行5個多小時,島國新加坡便出現在機翼之下。新加坡與上海相距4200公里,但是由於經度變化不大,所以新加坡與上海屬於同一時區,無時差。

幾年前曾經到新加坡旅遊,走訪名勝,算是從「面」上了解。這一回住在友人家中,則是從「點」上深入了解新加坡。

新加坡最繁華的地段,要算是烏節路。友人家就在烏節路附近的一幢20多層的獨幢公寓。刷了兩回卡,才走進大門以及大堂的門,來到電梯,一梯七戶。友人家在六樓,過道上一個個白色大鐵柜上方,分別寫著「水」、「煤氣」、「電」、「電視」、「寬頻」等字樣。這樣集中管理,抄表員不用打擾居民。

她持美國護照,這座樓里差不多都是持外國護照的住戶,成了「聯合國」。新加坡人不住這樣的公寓樓,他們住「組屋」。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造的公屋,公寓的價格差不多比組屋高兩倍。85%的新加坡居民住在組屋裡。新加坡的富豪們,則住在別墅里,別墅比公寓貴得多。組屋大都建造在地鐵口附近,而新加坡的地鐵四通八達,便於普通百姓出入。

新加坡寸土尺金,那100平方米經過精心設計,可以說每一平方米都得到充分利用。臥小廳大。她與孩子住主臥,我與妻住客臥。主臥除了放一張雙人大床之外,空餘之處恰好可以安放一架鋼琴。客臥一側有兩平方米陽台,另一側則有一個兩平方米的儲藏室,內有大衣櫃。室內裝修淺色調。陽台狹長,寬度僅一米。房屋通透。此外,政府還硬性規定,每套房子一定要有一小間結構格外堅固的房間,用於備戰和抗災,人稱「防空洞」。「防空洞」只有兩平方米大小,平常作儲藏室或傭人室,配鋼門。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終年長夏,但是早晚並無酷熱,所以我喜歡開窗,涼風習習。但是中午及下午,則必須開冷氣。

在美國,家家戶戶用烘乾機烘衣服,而在新加坡用洗衣機之後,則晾衣於陽台,這裡氣溫高,很快就干,以節省用電。新加坡很安全,陽台均敞開,無防盜柵欄。站在陽台上望出去,四周高樓林立,但是樓間一片濃綠,高大的樟樹、榕樹等挺立,極為重視綠化。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這裡高溫多雨,林木繁多,窗不加紗,卻無蚊子。她說,每日傍晚,會見「狼煙四起」,薰殺蚊子。另外,環衛工人經常往地下排水道噴灑殺蟲藥劑,剿滅蚊子。

清早,她帶我在小區散步。一個不大的環形小區圍在公寓樓四周,草坪、石板路、形形色色的雕塑,很精緻。小區最大的一處設施,是一個比籃球場稍小的露天游泳池。只有本小區居民,才允許在此游泳。對於終年盛暑的新加坡而言,游泳是當地人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在那一帶,每一幢公寓樓里都擁有游泳池。

故事裡的房子是這樣買滴!

外國人在新加坡買房要交頗高的印花稅,而新加坡永久居民,要交的印花稅就低得多了;售樓小姐能講英語,也能講漢語。

友人打算在新加坡買房子,知道我對各國的房地產有興趣,就邀我一起去看房子。她不是新加坡公民,無法購買組屋,只能買公寓。

我們來到新加坡中部的碧山。那裡有一幢即將完工的樓高38層公寓樓,叫作「晴宇公寓」。公寓的設計別具一格,兩座平行的大樓,形狀有點像豎起來的熨斗底板,下面大,上面小。兩幢樓之間,用三座天橋連接。

晴宇公寓的售樓處就在大樓旁邊。售樓處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平房,內中包括大樓模型、各種房型的樣板房。其實這售樓處只是臨時建築,一旦完成銷售任務,就要全部拆除,改為小區花園。

售樓處正中牆上,掛著設計師莫舍·薩夫迪的大幅照片。薩夫迪是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築師,曾經設計過溫哥華圖書館、哈佛大學禮堂等,而近年來在新加坡設計的濱海灣金沙酒店,成為新的地標式建築而聲名鵲起。

這裡的售樓小姐以華人為主,能講英語,也能講漢語。這不僅因為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在這個300多萬人口的國家之中,華人占總人口的75.2%,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購房者很多來自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地區。占總人口13.6%的馬來族和占總人口8.8%的印度人大都買組屋,不會來此買高價公寓。但是也有來自印度的富有階層,還有美國、歐洲的人士,購買這樣的公寓。他們移民新加坡,看中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率低,通常只有5%。

據售樓小姐介紹,晴宇公寓總共509套住宅,每戶都有敞開的陽台。其中98平方米的兩房一廳,每套也是300萬新幣,即1500萬人民幣,已經全部售罄。剩下的是大套113平方米的三房一廳和小套66平方米的兩房一廳,尚有少量余屋。

新加坡房價高,但是貸款利率低,為1.2%,所以外國投資客看中新加坡房地產。不過,外國買家要交頗高的印花稅,例如買一套100萬元新幣的房子,要付約17.46萬元新幣的印花稅,而新加坡永久居民,如果不擁有新加坡任何住宅,那麼只需支付2.46萬元的印花稅。我問起新加坡房價升降情況,答曰平穩上升,偶有下降。

我逐一走訪樣板房,不論裝修還是家具,大都淺色調。我特別注意「防空洞」,居然每一套樣板房裡都有。

晴宇公寓的周遭雖然沒有烏節路那麼繁華,但是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地鐵口,成為這一公寓極大的優勢,乘坐地鐵幾站路就可以到達烏節路。

故事裡的菲傭是這樣滴!

友人家的菲傭上過大學,英文非常流暢,能輔導主人的上小學的孩子做作業;傭人的工資摺合人民幣約3000元,每年回國一趟,主人包來回機票。

友人家的女傭住在一間「袖珍臥室」里。這「袖珍臥室」在廚房之側,總共只有兩平方米,只能容納一張擔架式的小床,一個小電風扇(那裡無冷氣)。緊挨著「袖珍臥室」的是一個「袖珍衛生間」,極其緊湊地安裝了一個洗臉盆,一個抽水馬桶,一個沖澡龍頭。據說,這「袖珍臥室」和「袖珍衛生間」是統一設計的。這幢公寓每套房子裡都設有這樣的「袖珍臥室」和「袖珍衛生間」,供傭人居住。

自從她領著我參觀了住宅里的「袖珍臥室」和「袖珍衛生間」之後,我開始關注新加坡傭人的生活。

她家的女傭叫瑞娜,30多歲,但是看上去像40歲。她只會講英語,不會講漢語。我注意到,她給主人的孩子朗讀英文兒童讀物時,抑揚頓挫,非常流暢。她也能輔導主人的上小學的孩子做作業。一問,才知她在菲律賓上大學,念的是經濟管理專業,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前來新加坡打工。她為什麼選擇了新加坡呢?據告,她家兄弟姐妹達12人,很多姐妹在新加坡做傭人,她也就隨著來到新加坡。

瑞娜很敬業,她每天打掃房間,一塵不染。主人的兩個孩子喜歡在地板上玩耍、打滾,淺色的衣服上不見一點污斑。每天從陽台收下曬乾的衣服,一件件折好,從不馬虎。她的缺點是不會做中國菜。主人花50元新幣請人教她做獅子頭,她算是學會做一道經典的中國菜。她做西餐還可以。做得最好的是土豆,因為那是菲律賓人餐桌上的常菜。

在公寓底層的大堂里,擺放著一圈皮沙發,只允許樓里各家主人坐在這裡接待訪客,傭人是不許坐沙發的,只能站在一邊。同樣,游泳池旁放著一排躺椅。主人的孩子在游泳池游泳,傭人只可站在游泳池邊伺候,不可坐在躺椅上——儘管一排躺椅空著。據告,還有的公寓樓里,設有專門的傭人電梯,不許傭人與主人同乘一部電梯。

瑞娜每周休息一天,通常在星期一。她在休息天很少外出,因為外出要花錢。

我問起女傭的待遇。瑞娜每月工資600元新幣,相當於3000元人民幣,新加坡的女傭大都是這樣的工資標準。在工資之外,主人包傭人三頓飯,住「防空洞」,包醫療費用。另外,傭人的居留期通常是一年,因此傭人每年回國一趟,主人包來回機票。

故事裡的教育的與眾不同

公立小學學費每月摺合人民幣約2500元,私立小學有的甚至是公立小學的10倍;我友人的女兒在暑假不僅參加鋼琴班、游泳班,還上珠算班。

我的友人的兩個孩子,兒子上小學一年級,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我在友人陪同下,走訪了兩所學校,使我對新加坡的教育有了第一手的了解。

她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儘管家附近就有小學,她寧願把孩子送入較遠的教育質量好的學校。兒子上的是公立小學,女兒上的是私立小學。公立小學的學費約每月500元新幣,即2500元人民幣。私立小學的學費則貴得多,有的甚至是公立小學的10倍。

由於學校較遠,兩個孩子都必須乘坐校車。每天清早,兩所小學的校車都準時來到公寓樓前。我一問,方知每個孩子的校車費每月要花500元新幣,兩個孩子的校車費每月相當於5000元人民幣。

新加坡小學實行雙語教育。所謂雙語,就是英語、漢語。這兩個孩子都會講英語,尤其是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英語相當流利,她每天都要記日記。我看她的日記,用英文書寫,英文寫得相當漂亮。她告訴我,學校里教簡體字和漢語拼音。我從上海帶去我寫的配有漢語拼音的長篇童話,她看得津津有味,能夠有條不紊地複述故事,表明她確實看懂了書的內容。她過去在台灣上小學,學過台灣的注音字母,會寫一手繁體漢字。所以她小小年紀,不僅懂英文,能用英文書寫,而且會寫簡體字、繁體字。

公立小學與私立小學的暑假時間不同。我住在友人家時,她的兒子已經結束暑假,天天清早6時起床,6∶30在樓下靜候校車,同時在那裡背英語單詞。6∶45,校車準時來到。我原本以為,是美國那種黃顏色的大型校車,誰知來的是一輛白色中巴,車身寫著校車字樣。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