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共享經濟,小夥伴們應該都比較熟悉!
從共享計程車、共享單車、共享民宿、共享車位、共享充電寶...幾乎將C端能共享的都共享啦!
不過,新加坡現在開始玩「B端」,推出了共享工廠!
這...會不會又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全新的嘗試?
會不會是又一個財富風口?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設立首個共享食品生產設施,供中小型企業使用來擴張業務。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都來站台,參加開幕式、並致辭!
他說,鼓勵更多中小型企業加入,通過技術轉移和共同研發,以更經濟的方式提高生產力,朝新加坡自產農產品的目標邁進。
...
從王瑞傑這幾句話中,不難聽出,共享工廠就是要服務中小企業。
比如一家中小企業受制於機器設備的限制,一方面是產能上不來,一方面是質量上不好把控!

(圖:來源自網絡)
比如新加坡共享工廠中的一個大爐子,一次過能烹煮、攪拌300公斤重的咖喱、醬料、湯汁等,一天能生產四到六批這個分量的食品。
另外配套的機器則可以將煮好的食物進行真空包裝,一分鐘內可包裝好超過20個分裝袋。
一家使用設備的公司稱,這些技術對生產膠原蛋白凍的這家公司至關重要,向食品廠租借器材後,生產量預計可翻倍增長,也省下人力成本。
我們是小公司,我們沒有這樣大的成本來買這樣大的儀器。以前我們是租一個小地方就像家庭式廚房,因為生產量太小所以(公司)不能擴張,如果要出口我們需要很大量,所以在這邊一做就做幾千瓶,變成四、五倍的生產量。」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理工大學、企業發展局和裕廊集團在聖諾哥裕廊集團食品中心成立首個共享食品生產設施,目前有17家中小型企業加入。
中小型企業經常碰到一些挑戰比如缺乏設施、設備昂貴、機會成本高,需要利用外包製造商的話常常會面對最低訂單要求的種種限制。藉助食品廠,公司就可以在開發新產品時進行市場測試這將使他們能及早搜集客戶反饋。
食品廠的目標是在2026年之前,協助至少200家食品生產商開發400樣新食品。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