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從(7月22日)起回到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雖會對國內服務行業如餐飲和零售業帶來衝擊,但主要經濟支柱如製造業和金融與保險業等維持增長態勢,對我國整體經濟不會帶來顯著影響。
重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
損失約為7億6420萬元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這次重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損失估計跟上回高警戒措施一樣,大約為7億6420萬元,約占名義GDP的0.16%。
他進一步指出,我國第二季經濟環比萎縮2%,如今防疫措施再度收緊,或將導致第三季經濟再度環比萎縮,意味著可能步入技術性衰退。
但他說:「目前我仍維持全年經濟增長6.3%的預測,因為如果下來我國接種率增至75%,接著順利步入與冠病共處的新常態,經濟能重新開放,可能帶動第四季經濟強勁反彈。」
大華銀行經濟師顏聖充也對我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認為新措施雖然衝擊餐飲和零售業等,不過面向海外市場的領域如製造業(占經濟的21.9%)將繼續受益於全球貿易復甦。此外,主要服務行業如金融與保險(占經濟的14.3%)、商業服務(占經濟的13%)和資訊通信行業(占經濟的4.8%)也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他也說:「新加坡在亞洲區域擁有最高的疫苗接種率,有48%人口完成疫苗接種。因此,我們維持全年6.5%增長預測,直到疫情情況更明朗化。」

花旗銀行經濟師吉偉正認為,與5月和6月高警戒措施相比,最新限制措施對經濟增長影響估計要小得多,一方面它造成的零售店面流動人口下跌幅度較小,另一方面建築業將因人力緊縮問題放緩而稍微回彈。
他也說,我國電子和醫療出口,以及製造業資本支出下半年會持續走強,部分抵消措施對國內服務行業的負面影響。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持較謹慎看法,將第三季經濟增長預測從同比增長8.3%(環比增長3.3%),下調至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2%),全年經濟增長可能略微低於7%。
不過她也說:「取決於疫情變化、疫苗接種進度和政策,經濟形勢還是可能迅速回升。因此,現階段我們將是保持預測在近7%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