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子一邊以辦理借貸手續為由向受害者收費,一邊假借政府或銀行名義向受害者收取行政費,9月以來共有17人受騙,損失逾13萬元。
警方發文告指出,近日有不法之徒冒用政府或銀行名義發電郵,向上當的借貸者收取借貸行政費。從9月1日至10月4日,共有17名受害者上當,損失金額超過13萬。
在這些案件中,受害人通常會收到簡訊,或從網站或廣告上了解到騙子放出的借貸廣告。當受害人通過WhatsApp聯繫上騙子,騙子見受害人上鉤就會以辦理貸款申請為由,向他們索要個人資料,並向他們索要附加費、辦理費、驗證費等。
於此同時,騙子也會偽造如金管局、內政部等政府機構或銀行的假電郵地址,向受害者發電郵,請他們支付行政費,並表示按照規定,只有在支付行政費後才能發放貸款。
不明就裡的受害者按要求轉帳後,卻發現自己並未收到貸款時,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警方提醒,合法借貸機構不會無故發送莫名的簡訊或電話。借貸者按規定需親自到借貸公司辦理借貸手續,否則借貸公司不能批准或發放貸款。根據規定,放貸者有責任核實所有借貸者的身份資料,所有的合法借貸公司及註冊地點可上網查詢。
警方也提醒,借貸公司不會在發放貸款前,要求申請者支付任何費用,無論是服務稅、管理費、辦理費或任何其他費用。借貸公司通常只會在貸款發放後才收取行政費,這筆費用也通常會在發放貸款的本金中直接扣除。
警方提醒:莫名借貸廣告或信息勿回復
只要做到「不看」「不提供」,就能避免落入類似騙局。
警方指出,公眾在看到類似的借貸廣告和信息時,應該選擇忽略,不要回復,也可在防詐應用程式ScamShield中檢舉;另外也應注意勿將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SingPass或銀行帳戶等,隨意透露給他人。
公眾可以上網或撥打反詐騙熱線1800-722-6688了解防範騙案的更多信息,也可撥打1800-255-0000或上網提供有關詐騙案的線索,所有資料都將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