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n Chun Heng和妻子及兒子今年5月中旬才搬進現有的馬西嶺組屋。(圖:Raj Nadarajan/TODAY)
政府日前宣布徵用馬西嶺周圍一帶九座組屋及店面以配合兀蘭關卡的擴建計劃,受影響屋主在與建屋發展局的對話會中提出擔憂,大多數人擔心經濟能力以及其他諸如新組屋面積較小等問題。
據TODAY報道,馬西嶺-油池集選區議員扎吉哈在周末兩天(28日至29日)與受影響的馬西嶺居民對話後表示,大部分居民顯得「相當積極」,他們對於替代組屋的地點更方便感到滿意。不過,他指出,有些居民對經濟上是否負擔得起感到擔憂。
「有些居民最近剛買了這一帶的房子,因此還在還貸款,所以他們要考慮的更多。另外,也有人表示新的組屋面積較小,可能不夠住,但他們也覺得搬遷有好處。」
「不想再背負新房屋貸款」
兩個星期前才搬入馬西嶺四房式組屋的Tan Chun Heng就是其中之一。當得知組屋被徵用,他徹底崩潰了。
48歲的Tan Chun Heng受訪時透露,他數年前生意失敗,做了很多份工作包括私召車司機、為人提供諮詢,還有在發電廠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經過多年努力坐上總經理的職位,他很怕要重頭來過。
「我花了十年時間才達到現在的狀態,真的不想再背負一個新的房屋貸款,還要住進更小的房子,再花錢裝修房子。」
他表示,自己今年三月底才拿到房子的鑰匙,原本把這個房子當作是「退休之地」。他從小在這一帶長大,同時喜歡這個104平方米的面積,比替代的四房式組屋的約90平方米大。
「如果要滿足家人的願望,住進同等大小的房子,我就必須選擇五房式組屋,那我必須奮鬥多幾年。」
有人不舍居民間的睦鄰關係
儘管當局為居民提供搬遷津貼、替代組屋等一系列配套,但有些事情是無法用物質補償的。
受訪的一些居民表示,他們最不捨得的就是建立了多年感情的鄰居。
63歲的退休人士Tan Bi Lan表示,這裡的鄰居都很友善,房子也很涼快,她住在這裡很舒服。她和住在隔壁的鄰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園藝。
「我和家人搬遷後,就要重新開始一切,和新鄰居建立感情。」
扎吉哈表示,有居民跟他反映現在的居所有情感價值。「這裡是他們住了很久的地方,因此需要一段時間接受。。。這跟配套內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