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7月1日發布的文告 - 政府決定授予HelloRide沙盒牌照(相當於實習駕照)可以運營1000輛共享單車(新加坡稱作 「腳踏車」)。在沙盒牌照一年後,HelloRide可以申請正式牌照以運營更多數量的共享單車。

目前除了HelloRide有沙盒牌照外,新加坡還有另外兩家運營商SGBike和Anywheel - 一共運營了3.6萬輛共享單車。
HelloRide上個周末已經開始在新加坡的東海岸公園提供自行車租賃業務,首批960輛車,無需支付押金,首30分鐘騎行免費:

2016-2017年間,新加坡一度成為國內風起雲湧的共享單車出海的必經之地。Ofo小黃車2016年12月在新加坡市中心開始布車時的一段視頻曾經在圈子裡廣為傳播:
而小黃車和摩拜也很快把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布滿了共享單車,雖然幅度和國內比起來溫和多了:

當時在新加坡的中國玩家還有來自上海的Obike和明顯創始人沒有學過新加坡主體族群閩南話卻忙著發幣頗有沙灘上的StepN風範的Gbike:

當然,出海並不容易。而隨著國內競爭格局的變化,小黃車最終在那一年撤出了新加坡。
而當時Ofo退出還有一個大背景就是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頒布的新的共享單車監管方案。那年9月29日,陸交局發出了三張正式牌照:Ofo和Mobike各自獲准運營2.5萬輛單車、而本地自行車行衍生的玩家SGBike獲准運營3000輛。隨行單車Anywheel、Grab旗下的GrabCycle和新進場的騎騎智享則獲得了沙盒牌照。只是為了在國內發幣的不會說閩南話的Gbike牌照申請不獲批准。當時GrabCycle用的車是已經要退出新加坡市場的Obike的車。
當時政府還要求運營者每輛單車交付60新幣(300人民幣)的牌照費和保證金 - 這也就意味著主要運營者都有一定的財務負擔,除去損耗的業務模型也出了問題。Ofo直接撂擔子了 - 而摩拜則體面地退出,把業務(資產)賣給了SGbike。
幾年過去了,共享單車停在盒子裡的要求已經在政府罰款威脅下得到了比較好的執行:

Grab退出了共享出行業務(滑板車也退了 - 原來的負責人也是墨騰的老朋友Jaideep自己跑去中東創業做共享滑板車,到現在還在做)。而路邊有時候還可以看到Obike的殘骸:

這麼多年過去了,新加坡的玩家只剩下了Anywheel和SGBike - 尤其是SGBike在街上的很多自行車都變得比較老舊。
此時哈囉過來攪下局也未必不是好事。我們很久以前做過調研,在沒有無序競爭的情況下新加坡的共享單車業務還是可以盈利的。然而這個市場很小是不爭的事實 - 而且和周邊市場的出行太不一樣,也沒有什麼輻射作用。
最大的好處可能是,新加坡是幾乎所有大牌海外投資人都會至少偶爾路過的地方。就沖這個品牌效應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