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在德光島展開的圩田建造項目已經完成超過一半,預計可在2024年底竣工。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前天(4月17日)發布面簿貼文宣布這項消息。
圩田(polder)指的是由堤壩圍繞加以保護,以避免受海水衝擊的低洼土地。荷蘭人通過這種圩田開發技術(empoldering)填海造地。
我國在2016年首次宣布將採用圩田技術,在德光島西北端進行填海造地。李顯龍總理在2019年國慶群眾大會上指出,政府希望通過在德光島打造小型圩田以積累經驗,日後它可能作為一項保護我國海岸線的措施,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新加坡正同荷蘭專家合作,汲取他們在設計和打造圩田方面的經驗,同時確保我國所建造的圩田適用於本地的熱帶環境。
原定今年完工因疫情延期
李智陞在貼文寫道,他上周走訪德光島,了解圩田建造項目的進展。他指出,與我國其他工程項目一樣,圩田建造工程也因為冠病疫情而面對挑戰。
這項工程在2016年宣布後,於2018年動工,當時原本估計今年就能完工。
李智陞說,項目小組正積極與承包商合作,工程取得令人振奮的進展,圩田的建造已完成超過一半。他指出,圩田的外圍已建造完畢,堤壩的建造正在進行中,圩田範圍內大部分低洼地也已經形成。目前,項目小組正進行土地改良工作,使土地更為堅固。
此外,李智陞也說,當局也已經展開基礎設施工程,為圩田建造如水泵房和電力站等主要設施做好準備。「我們希望在大約2024年底完成這項工程。」
建造圩田首先是在海里建造一個防波堤,把一個地方圍起來,再將防波堤後方的海水抽出來。通過這個方式創造出來的旱地可以低于海平面,之後則必須一直將圩田範圍的水抽出來。對比建設在海平面以上的土地,圩田技術所需的沙土大為減少,有助降低填海工程的成本。
李智陞指出,新加坡相當多的土地僅比海平面高四米或更低,因此我國面對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德光島圩田建造工程完成後,將為我國新增810公頃土地,相當於兩個大巴窯市鎮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