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嬿婷 來自: 聯合早報

傅海燕部長參觀金鷹南大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觸摸再循環後的棉花纖維。( 梁麒麟攝)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刺激衣物等紡織品生產量激增,也製造更多紡織廢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資源開發公司金鷹集團攜手設立新加坡本地首個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除了探討如何把紡織廢料再製造成纖維,也希望研發出下一代環保且可持續的紡織品。
金鷹集團將在下來五年投入600萬新元資助中心的研究項目,中心首階段的研究結果將轉換成實際用途,計劃在2024年初設立本地首個紡織品回收試點廠。
金鷹南大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RGE-NTU SusTex)坐落於南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旨在研究不同紡織材料的化學性質,找出讓人們更接近紡織循環經濟的最佳工藝和技術。
用來製作服裝的材料僅12%可回收,全球每年可製造約9200萬噸紡織廢料,約一成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紡織業。新加坡單在去年就製造超過18萬噸的紡織和皮革廢料,從2019年的近17萬噸增加了13%,但當中只有4%被回收,其餘大部分送往垃圾埋置廠。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日前應邀到南大主持研究中心的開幕儀式時說,近年來,電子商務讓人們購買新衣的過程更加便利且衣服價格更便宜,導致全球紡織品的生產激增。
「研究中心設立的正是時候,中心針對更清潔且有效的混合纖維分離方式、新材料,以及染料去除和天然染料等研究,將協助紡織和時尚業轉向資源循環和更可持續的生產及回收方式。我有信心研究結果有助新加坡實現『零垃圾國家』的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