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最近對如何定義入職準備,以及他們認為哪些特質對畢業生最有幫助開展了深入研究調查。

15名僱主來自教育、科技、製造、工程行業,以及非盈利領域的人事部代表和企業老闆;
9名大學生就讀教育學、社會科學和工程;
8名大學講師/教授是教育、體育管理、心理學等學科的教授和職業諮詢人員。
在僱主、大學生、大學講師/教授這三個群體中,不同群體對於必要特質的想法不盡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訪者都把敬業精神列入了畢業生應具備的10大特質。不過,僱主把這項特質放在了第一位,大學生和教授分別列在第七和第五位。
經驗也是求職較為看重的重點,在3個群體中都排在靠前的位置,相比僱主更在乎學習能力,師生更看重學科知識,畢竟對比師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知識,人生道路更加長遠,終身學習的也更多。
畢業生就業數據
數據統計,去年有93.8%的畢業生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略低於前年的94.4%,其中也包括兼職和自由業工作。

另外,在12100名參與調查的已經受僱的畢業生和積極求職者中,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人增至去年的87.5%,是過去五年來的新高。(2018年為81.2%,2019年是81.7%,2020年有69.8%,2021年為84%)


在新加坡眾多行業緊缺人才的狀況下,畢業生又該做好怎樣的準備,來迎接職場生活呢?
給畢業生迎接職場生活的建議
01 視野放眼全球
根據專家的觀點,年輕的新加坡人面臨的挑戰不是與其他新加坡人競爭,而是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就業機會。他們需要參與國際網絡研討會和課程,深入了解全球體系的運作方式;學習編碼或網絡媒體等技能,這些技能能夠跨越國界和行業的限制。
另外,年輕人可以參加國際青年畢業生團體,建立人脈關係。他們應該積極尋找遠程實習和工作機會,在其他國家拓展自己的視野。他們可以考慮從事企業家、社交網紅、數字營銷或創意行業等能夠讓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發展的職業。
02 做好職業規劃
此外,專家建議年輕求職者要進行良好的職業規劃。如果只是為了找到工作而隨便選擇一家企業,並且打算短期內離職,那麼他們應選擇能夠提升簡歷價值的工作。
只要能夠學到有用的技能,積累寶貴的經驗,就會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選擇不採取行動,那麼找到好工作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少。
03 在工作中積極學習
當年輕畢業生在職場面臨困難時,專家建議他們要積極適應並克服當前的挑戰。
疫情的突然爆發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不確定性,尤其是對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就業問題成為了一大困擾。在這種情況下,畢業生需要積極調整心態。他們擁有年輕的優勢資本,意味著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性,當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最終會被克服。
04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提升專業能力是應對就業市場不景氣的關鍵。對於優秀的個人來說,這些數據並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影響。因此,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這將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保障。
在校期間,要確保自己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長遠的眼光,這樣才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選擇。同時,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