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源管理及散熱解決方案廠商台達今(7)日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正式發布成立「台達-南洋理工企業先進機器人實驗室」,該實驗室亦獲得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RIE 2025)的支持,總投入金額超過新加坡幣2,400萬元。延續2016年雙方共同成立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研發中心的研究成果,為期三年的新一期計劃,將聚焦下一代自主移動機器人(AMRs)的技術開發,包括智能抓取、傳感、操縱、態勢感知和實時決策等。期待在城市建築的動態環境中,實現人機協作、共存的願景,以因應勞動力短缺的挑戰。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政務部長陳聖輝、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何德華、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以及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政務部長陳聖輝(中)、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左二)、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左一)、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何德華(右二),以及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 LAM Khin Yong(右一),共同出席「台達-南洋理工企業先進機器人實驗室啟動儀式
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何德華教授表示,與台達的合作不僅確保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能與產業應用緊密連結,還提供了將科技創新造福於社會的機會。這與南洋理工大學2025年戰略願景一致,利用數字和先進技術的力量,支持新知識的發現,促進更好的學習和生活體驗。
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表示,很高興台達能與南洋理工再度攜手合作,並獲得RIE 2025計劃的支持。台達善用科技之力,提供各領域創新、節能且高效的整合解決方案,為工業與商業應用創造無限可能。此次將過去智能製造累積的成果擴展至自主移動機器人(AMRs)的技術開發,相信通過開放創新的產學合作模式,能夠開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在企業轉型為工業5.0和世介面臨人口老齡化以及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勞動力短缺之際,協作機器人系統將成為企業的重要助力。具有人工觸感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能夠在人來人往的動態環境中與運行,並可調整其抓取力度以撿拾各種物料,從易碎的玻璃器皿到揮發性化學品,替代人類在危險環境中作業。可運用於醫院倉庫、住宅或商業建築和配送中心等行業的物料處理及物流程序的效率提升。
新加坡國家機器人計劃(NRP)總裁郭忠文教授表示,國家機器人計劃非常樂見南洋理工與台達的合作,期待該計劃能在製造、物流領域,建立更多差異化的機器人能力並在新加坡及地區實踐商業化。我們希望能看到更多高校與產業的合作,這有助於機器人生態體系的持續成長。
台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表示,台達在先前與南洋理工合作的研發中心,申請了多項專利並獲證,顯示了將技術商業化的潛力。當中如自動導引車(AGV)的3D投射與定位、人物追蹤與重新識別,以及機械手臂操縱技術等相關專利,都將作為堅實的基礎,延續至第二階段的研究計劃,期待雙方能更緊密的合作,將創新成果實踐於產業多元化的需求。
台達-南洋理工企業實驗室聯合主任鄭偉國副教授表示:南洋理工與台達在前期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更將通過先進機器人的技術研發來深化雙方的夥伴關係。聯合研究團隊旨在開發尖端解決方案,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實踐南洋理工的可持續發展框架。
2016年台達-南洋理工合作成立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研發中心,共有140多名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以及來自新加坡台達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專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系統構建智能製造和智能學習的技術能力。為期五年的合作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包含17項專利申請、8項專利獲證,以及提交了200多篇研究論文。項目包括通用智能導航系統,讓物流機器人可以在工廠車間自動移動貨物、學習分析技術,用以提高企業教育系統的學習效率。這些創新應用在南洋理工的智能校園中進行了測試,現在正擴大規模以期在產業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關於台達
台達創立於 1971 年,為全球提供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並在工業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通信電源、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電動車充電、可再生能源、儲能與視訊顯示等多項產品方案領域居重要地位,逐步實現智能製造與智能城市的發展願景。台達秉持「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將企業可持續發展與商業模式相結合,運用高效率電力電子核心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議題。台達運營網點遍布全球,在五大洲近200個銷售網點、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多年來,台達投入事業運營、科技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的成就榮獲多項國際榮耀與肯定。自2011年起,台達連續12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簡稱DJSI) 之「世界指數」(DJSI World Index) ,亦於2022年榮獲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評比的氣候變化與水安全管理雙「A」領導級企業,並連續6年獲評供應鏈參與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