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飛向馬六甲,在親愛祖國的上空,風平浪靜很踏實,到了北部灣,開始有些起伏,中南半島的陸地給了飛機一些支撐,而一旦離開越南飛到海上,飛機就持續劇烈顛簸,據說去新加坡的路,總是如此。身後的小男孩不顧媽媽勸阻在大聲嚷嚷,身邊戴金首飾的大姐在安穩睡覺,而我忐忑地在暗夜裡看著座位靠背上的電影。
在新加坡機場排隊入關的時候,那小男孩跑來跑去到處探索,他媽很緊張地告訴他要乖一點,如果不乖,咱們全家就可能被遣返回中國——是啊,畢竟新加坡的苛刑峻法可是舉世聞名的——小孩問:「這裡是中國嗎?」「不是,這裡不是中國!」
那個小孩的疑問,在我離開新加坡的時候,也從我心裡升起。在街上,在飯館裡,在地鐵里,在各種各樣的公共建築里,滿眼的人,十之八九都是華人,說著南方平捲舌不分的普通話,馬來人和印度人只是零星的點綴。
偉人李光耀成功地把很多非華裔人口排擠出新加坡,並且成功地維持華裔人口占每個社區總人口的70%以上,華人驕傲地站在東南亞馬來人的大海里,站得筆直,俯視著周圍那些欺負了華人上千年的邋遢民族。這裡是東南亞華人的家,在這裡,華人是真正的主人,他們富裕、滿足、安居樂業。





有個熱情的新加坡同事帶我去她家裡,讓我這個外國人見識一下新加坡公民的居住條件,一個人,住在140平方米的公寓里,從政府買的,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因為她是新加坡公民——我忘不了她,不僅因為她帶我去她家參觀了幾分鐘,更因為她請我吃了最正宗最美味的肉骨茶——這個國家87%的住宅都是公房,由政府買賣,政府管理,多數居民區不是由物業公司管理,所有小區事務的管理權都歸政府公務員。
有個同事大哥,是廣東人,目前為止在新加坡工作了大半生,儘管他也有低價又寬敞的房子住,但他不是新加坡公民,不過他兩個兒子會是的,小兒子大學即將畢業,打算服兵役,而大兒子已經在服兵役了,目前正在國外訓練——強大的新加坡政府供給著一支龐大的軍隊,儘管從未參加過戰爭,被百姓稱為「軟腳兵」,但他們有先進武器,且人數巨大,現役常備軍在五萬人左右,而據說全部新加坡武裝力量有五十萬人以上。如此多的軍隊,不可能在馬六甲海峽北岸的彈丸之地得到有效訓練,於是新加坡軍隊在以美國為首的海外有了很多訓練基地——所有在新加坡服過兵役的人,都有權申請成為新加坡公民。這個幾乎肯定要在新加坡安度晚年的大哥,開車帶我去吃了當地最好的海南雞飯,於是,我也忘不了他。



在新加坡,我看見了一個井井有條的繁榮社會,以及支配這個社會的,無處不在的華人強權政府。這個華人小世界的面貌,非常整潔,但我感覺有些單調無聊,畢竟這裡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政府規劃好的,極少有民間的即興發揮。
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度人的生活,不例外,也是被嚴格規劃的。新加坡同事說印度人分黑皮膚和白皮膚兩類,民族不同,白皮膚的印度人,大多是白領,收入很高;黑皮膚的印度人,多數是印度來的臨時工,教育程度低,都是做藍領工作的,主要做清潔工、服務員或者碼頭工人。白印度人,我基本是沒機會看見的,但大群大群的黑印度人,在PSA碼頭可以看到,在街上的敞篷小卡車上可以看到,而在「小印度」,可以看到非常多。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個地區,這裡印度神廟、印度商店和印度飯館林立,這裡的常住人口,主要是印度人。每逢周末,這裡都會擠滿黑皮膚的印度工人,他們在這裡聚餐,和朋友聊天,換錢寄回印度家裡……


我在星期天的晚上來到小印度,被這裡的異國情調刺激得很興奮。街上擠滿了光腳穿拖鞋的印度貧民,我英語本來不好,灌滿耳朵的印地語式英語——或者也許就是印地語——我就更聽不懂什麼。他們的皮膚和黑夜融合得非常好,以致看不清表情,只能從一眨一眨的大白眼球和偶爾露出的牙齒揣測他們的精神狀態。
很多商店的大幅海報上,都印著穿民族服裝、化濃妝、全身掛滿黃金的印度美女,招牌文字是英文和印地文。多光多彩的印度神廟,在黑夜以及黑色皮膚的大海里,像是一座座高聳島嶼,燦爛輝煌。神廟的外牆布滿印度教神像,他們個個形象豐滿富麗,和寒酸的信徒們相比,更顯張力。在破舊里,神廟顯得嶄新、整潔;在灰暗裡,神廟顯得鮮艷;在塵世里,神廟顯得更加神聖。神廟狹窄的大門裡傳出誦經的聲音,渾厚又洪亮,充滿了威嚴和熱情的能量,佛教形容釋迦牟尼的聲音如「金剛獅吼」,我想,幾千年前佛陀的講法之聲,就是如此的吧。






小印度的多數路口,都站著白制服的警察,他們給遊客指路,態度非常文明友善。在小印度周圍的街道,到處可以看到黑色裝甲大巴,裡面坐滿穿黑衣的防暴警察,他們安靜地把小印度牢牢包圍。我對這種緊張氣氛很好奇,大哥告訴我,幾年前,在小印度,發生過印度工人騷亂,有人放火,有人掀翻了警車。我問有沒有人受重傷或者死掉,大哥說那倒是沒有,但這種暴力在新加坡就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在那之後,政府規定小印度所有的商戶都不可以賣酒。
接近午夜,人群逐漸稀疏了,原來是有大量敞篷小卡車把黑皮工人接走了。大哥對我說,這是他們僱主公司的通勤車,政府規定這些公司在周末的晚上,要來這裡接走工人,免得聚眾時間太長生事,也免得他們全部自行回宿舍干擾巴士和地鐵。

接送工人的帳篷小卡車

這就是新加坡,政府控制一切,恩威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