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體型、習慣、膚色都不同,但我們不分彼此,和諧共處,成為好朋友。「愛心小象」攜朋友,與特需孩童共演兒童音樂劇,傳遞關懷他人、分享快樂的良好價值觀。
配合昨天在濱海灣花園舉辦的「愛心小象日」(Sharity Day)慶祝活動,主辦方公益金首次邀請來自立化中學和聖伯特理中學約100名學生擔任志願者,為小學及學前孩童設計遊戲站,鼓勵他們通過與特需學生結成夥伴的形式參加活動,友好互動,吸引近1200名學生出席。
公益金董事總監及國家福利理事會籌款與聯繫處總處長梁鳳霞介紹,今年的活動首次開放給五至六歲的學前孩童參加,公益金希望能以此教育孩子從小養成關懷他人及分享快樂的品德。

患有天生小兒脊柱裂的廖添喜(右二)和視障少女許心慧(右五)受邀為愛心小象日開幕式兒童劇嘉賓,與小象及夥伴載歌載舞,傳遞關懷他人、分享快樂的價值觀。(嚴宣融攝)
「孩童的美好在於他們之間的互動是沒有偏見的。我們提供機會,早一點讓他們與特需孩童接觸,以增進彼此了解,更在心中種下回饋社會的種子。」
立化中學中四學生黃瑋傑(16歲)受訪時透露,自己有一個患唐氏綜合徵的雙胞胎姐妹,因此對如何跟特需學生相處有一定經驗。
「跟特需孩童溝通較困難,需要花時間和耐心去理解,並保持熱情。」
患有天生小兒脊柱裂(spina bifida)的廖添喜(13歲)目前就讀於聖伯特理中學中一,是此次愛心小象日開場兒童劇的表演嘉賓之一。因為先天疾病,廖添喜雙腿發育不良,須靠輪椅代步,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游泳的熱愛。他曾參與多項國家級游泳比賽,今年還拿下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基金舉辦的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中的五枚金牌。
談到學校生活,廖添喜稱不認為自己和別的同學有不同。
「學校不論老師還是同學都對我非常好。有時上美術和音樂課需要上樓,我靠著手臂支撐慢慢『走』,同學都會陪著我、幫我拿書包。」
擔任主賓的教育部長王乙康致辭時讚揚了愛心小象自2015年起,每年為超過20萬名小學生舉辦活動,推廣良好價值觀所做的努力。他同時指出,過去10年,國人加入義工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文化、社區及青年部的最新數據,國人當義工的比率從2008年的17%增至去年的29%,當中15歲至24歲國人增幅接近一倍,情況令人鼓舞。
「我們也正在把越來越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納入主流學校,讓所有學生都學習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