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充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新加坡第14屆大選結果於今日凌晨揭曉。人民行動黨(PAP)以壓倒性優勢贏得87個國會議席,獲得65.57%的全國得票率,較2020年大選( 61.24% )提升4.33個百分點。這是新任總理兼PAP秘書長黃循財領導下的首次選舉考驗。
而工人黨(WP)作為國會唯一當選的反對黨,雖成功守住在阿裕尼、盛港集選區和後港單選區的10個議席,卻未能實現其拓展東部選區的戰略目標。
選舉結果速覽
PAP贏得15個集選區和14個單選區
工人黨(WP)保住10個原有議席,並獲得2個非選區議員席位
全國投票率為92.47%,創歷史新低
前總理李顯龍稱結果"顯示新加坡人理解當前關鍵時刻"
01 黃循財:獲得明確執政授權

凌晨3點,在財政部大樓舉行的記者會上,黃循財總理表示新加坡人民給予了PAP"明確而強大的執政授權"。他強調:"這不僅是對政府的信任,更是新加坡面對動盪世界的穩定信號。"
黃循財特別指出:"我們將以謙卑和責任行使這一授權,我們將讓新加坡人參與這段旅程,塑造我們的未來, 我們會參與並傾聽——因為每一個聲音都很重要。"
他透露:
已準備應對經濟惡化的應急方案,包括可能的生活費補貼與就業支持
重點監控美國利率政策與晶片戰爭對新加坡製造業的衝擊
住房政策將優先解決"夾心層"購房困境
02 戰略制勝:PAP的三大關鍵布局
1. 以穩定求勝,契合選民需求

此次大選,PAP成功將選舉定調為"穩定vs風險"的選擇,人民行動黨精準抓住選民心理。在新加坡面臨全球動盪與經濟不確定性的當下,選民普遍傾向於選擇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執政團隊。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家 Chong Ja Ian 指出:「新加坡選民典型 「厭惡風險」,更傾向於熟悉的事物。」
PAP憑藉長期執政積累的經驗與聲譽,讓選民認為其是帶領國家度過不確定時期的可靠之選,成功在選民心中樹立起安全與保障的形象。
2. 重量級調防策略,瓦解反對黨攻勢

PAP在選舉策略上展現出強大的針對性。PAP在提名日最後一刻調派副總理顏金勇從蔡厝港集選區轉戰榜鵝集選區,打亂了WP的競選布局,使其 「明星候選人賀沛星(Harpreet Singh)」 未能發揮預期作用,這一策略使PAP在該區以55.17%得票率獲勝,打破選前膠著預期。
PAP在競選期間不斷強調投票給WP可能導致失去現任和未來部長,削弱政府執政能力,引發選民對WP執政能力的擔憂。
3. 傳承優勢延續

黃循財打破新任總理首戰得票率下滑的"魔咒",實現PAP支持率逆勢上升。PAP得票率從 2020 年的 61.2% 上升至 65.57%,贏得 97 個議席中的 87 個。前議員Inderjit Singh評價:"這是黃總理的重要政績。"
在PAP更新換代和領導層過渡的背景下,選民最終選擇了政治穩定而非反對黨主張的制衡。黃循財表示,選舉發生在"新加坡的關鍵時刻",世界經濟放緩和國際秩序根本性轉變構成了主要挑戰。
03 工人黨: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東進戰略全面遇挫

WP在此次大選中共贏得 10 個席位,與預期目標差距明顯。該黨將目光投向新加坡東部 26 個席位,但實際未能在任何新選區取得進展,不過在阿裕尼集選區、盛港集選區和後港單選區鞏固了現有地位。

在盛港集選區,工人黨得票率從 2020 年的 52.13% 提升至 56.31%;後港單選區得票率從 61.19% 上升至 62.17%;阿裕尼集選區得票率為 59.68%,僅略低於 2020 年的 59.93%。
此外,因在惹蘭加由單選區(得票率 48.53%)和淡濱尼集選區(得票率 47.37%,且該選區為四方角逐)以微弱差距落敗,工人黨將獲得兩個非選區議員席位。若接受,其在議會的席位將達 12 席,創歷史新高。
儘管工人黨保住阿裕尼、盛港集選區及後港單選區的10個席位,並有望通過非選區議員(NCMP)機制增至12席,但暴露出三大短板:
東進戰略失敗:同時強攻東部選區(榜鵝、淡濱尼)兩大集選區,導致王牌候選人賀沛星精力分散,未能複製劉程強"集中火力攻單點"的成功經驗。
戰略誤判的關鍵72小時:選舉最後三天,當PAP集中炒作"失去部長級代表的代價"時,WP仍陷於"顏金勇是否該空降"的技術性爭論;
人才斷層隱憂:新候選人Andre Low等缺乏基層歷練,辯論表現被評"學術化過重"。在惹蘭加由選區辯論會上,當被問及"組屋維修費具體解決方案"時,Low的15秒沉默登上社交媒體熱搜;

議題設置乏力:未能有效將生活費焦慮轉化為政治資本。WP提出的"凍結組屋漲價一年"方案,被財政部數據打臉:將導致2.7億新元稅收缺口,需削減醫療教育預算;而民調顯示:僅12%選民相信其經濟政策可行性,遠低於PAP的54%
畢丹星在勝選演說中透露三大方向:
◎ 深耕現有選區:強化阿裕尼-盛港-後港"鐵三角"基層服務
◎ 政策實驗室:組建影子內閣針對住房、醫療等議題提出替代方案
◎ 青年培養計劃:招募30歲以下候選人參與市鎮理事會實務

淡濱尼團隊領軍人費沙的發言或許最能概括反對黨現狀:"這不是終點,而是前進的一步。"隨著新國會會期開始,工人黨將如何利用其史上最大的12人議會陣容開展制衡,將成為觀察新加坡政治發展的關鍵窗口。
04 小黨困局:反對陣營加速洗牌
兩黨制雛形顯現
專家普遍認為新加坡正走向"PAP-工人黨"主導的兩黨制格局:選民對反對黨的標準日益提高、小型政黨生存空間持續壓縮、工人黨需在下一屆大選證明擴展能力。
本次選舉暴露出反對黨陣營的深層危機:
進步黨(PSP)在西海岸-裕廊西集選區得票率從48.3%跌至39.99%,失去全部非選區議員席位
新加坡民主黨(SDP)在武吉班讓單選區得票率下滑7.68個百分點
7個選區反對黨候選人失去選舉保證金,創歷史紀錄
陳慶文副教授分析:"反對黨版圖正經歷殘酷整合,選民越來越傾向於支持有實質競爭力的政黨。"

黃循財在勝選演講中強調:"新加坡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政黨之爭,而是國家與全球挑戰的對抗。"這番表態為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定位定下基調。
黃循財承諾將加倍努力解決生活費上漲和住房等民生問題,並準備應對經濟不確定性的"抽屜計劃"。他指出:"我們不僅關注生活費問題,更著眼於整體經濟形勢。"
此次選舉結果被視為新加坡面對全球挑戰時選擇穩定與連續性的明確信號。隨著新內閣即將公布,新加坡將開啟黃循財時代的全面執政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