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 共有56起商業房產違反授權用途案例

截至今年10月,共有56起商業房產違反授權用途的案例,超出去年全年的53起。市區重建局表示,將根據公眾舉報和例常巡查,調查可能違規的單位,並採取執法行動。
這家電子鎖公司今年初向當局申請轉換用途,把位於義順工業區的單位變成展示廳。結果被告知一個單位必須支付超過20萬元的土地增值費(Land Betterment Charge,簡稱LBC),大大超出業者預算。如今兩個單位的展示廳只好暫時關閉,讓業者感到無奈。
我的電子鎖公司老闆鄭錦通說:「他(當局)講只有購物商場而已,工業區是根本不可以做展示廳的。我們只能關店關到有錢還為止,講真的就是有沒有錢還而已,只是講真的我們是小企業家我也沒有50萬的現金。」
市區重建局和土地管理局答覆本台詢問時證實,義順這個工業大樓的主要用途是工廠和倉庫。今年3月這家業者提呈轉換用途的申請,經過評估後,市建局通知業者申請將獲得批准,但必須先繳付土地增值費。由於業者不願支付費用,市建局在4月通知業者申請不被批准,因此不能設立展示廳。到了9月,執法人員展開檢查時發現,業者繼續經營展示廳,於是發出執法通知,下令展示廳必須關閉。
新加坡土地有限,受訪學者指出,商業和工業區有明確規定的土地用途,目的是確保這些地方的人流量和車流量,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學者也說土地增值費高的原因之一,是避免商家隨意改變用途。
國大商學院房地產系教務長講席教授程天富博士說:「在工業區的交通跟其他方面是不太完善,如果太多車輛太多人到工業用地可能會帶來一些不方便和安全問題,所以說他管制是有他的一些考量,所以不會讓工業用途和工業用地的地方突然變成商業區。」
市建局表示,從2020年以來,每年對約70起商業房產違反授權用途的案例採取執法行動,接下來也會繼續展開突擊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