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17歲的少年和三名朋友發現了電信公司提供的手機簽約配套,這些配套可以以優惠價格購買手機。他們共同策劃,使用自己和他人的身份證簽署了總共26份合同,然後將新手機轉售,卻沒有履行合同義務,導致電信公司遭受了超過2萬多元的損失。
這名被告少年面臨兩項罪名,其中包括欺詐和涉及遠程賭博的指控。他承認了其中一項罪名,而其餘的罪名將由法官在判決時進行考量。
由於被告未滿18歲,根據兒童與青少年法令的規定,媒體不得公開報道被告和受害人的姓名和個人信息。
根據案情,電信公司第一通(M1)推出了一種名為「Bespoke」的手機配套。顧客購買了這個配套後,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需要每月支付一定的配套費用,並有權以優惠價格購買全新的手機。每張身份證最多可以用來購買兩份配套。
案情顯示,去年,被告和他的兩名朋友計劃簽署這些手機配套合同,然後購買手機以牟利。他們並沒有履行合同中規定的月費支付和合同終止費用,而是選擇將手機直接轉售。
被告因此構想了一個不正當的計劃,並與三名朋友密謀,打算以與之前相似的方式欺騙M1電信公司。
這三名共謀者從各自的朋友那裡獲取了共計10張他人的身份證信息,再加上他們自己的身份證,總共提供了13份身份證信息給被告,以便他用於進行詐騙。被告利用這些身份證信息購買了26份手機配套,合共26部手機,總價值為2萬2365元。
在周五(10月6日)的判決中,被告被判處18個月的緩刑監視刑罰。其他涉案者的案件仍在審理中。
控方主要律師指出,被告在緩刑監視評估期間多次違反規定,曾深夜11時前往夜店,並在凌晨4時才回家,還在賭博網站下注。
代表被告的律師在求情時表示,被告已經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並對因此給家人帶來的困擾感到抱歉。被告還表示希望能完成自己的學業,繼續攻讀理工學院的文憑,並且會遠離不良朋友。
法官考慮到被告年紀尚輕,除了判處他緩刑監視外,還要求他完成60小時的社區服務,並接受國立成癮治療服務項目的療程。被告的父母也必須簽署5000元的保證金,以確保他會表現出良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