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1965年成為主權國家以來,僅五十幾年的時間,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就引領於東南亞地區,成為該地域一顆灼灼發光的「小紅點」。新加坡何以克服重重困境,蓬勃發展?這與其教育事業,尤其是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轉型需求的及時迅速「反饋」息息相關。新加坡的職業教育體系是反饋經濟發展的教育體系,其「經濟發展反饋型」職業教育是建立在務實基礎上的全人教育。

新加坡「經濟發展反饋型」職業教育理念
新加坡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深受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的影響,他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於「發展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鍊,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即「促進人的一切天賦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新加坡的教育導向經歷了生存導向、效率導向、能力導向、價值導向四個階段。
1998年,新加坡政府發布《理想的教育成果》,提出了新加坡21世紀應實現的八大教育目標:人格發展、自我管理技巧、社交與合作技巧、讀寫與計算技巧、溝通技巧、資訊技能、知識應用技巧、思維技巧與創意。這八大目標濃縮了新加坡教育的三大核心價值內涵,即自我價值、道義價值和公民意識。這三大核心價值內涵又可以具體為塑造學生「尊重他人、有責任感、堅毅不屈、正直、關愛、和諧」六項道德素養。

新加坡「經濟發展反饋型」職業教育的實踐
新加坡的職業教育體系與經濟發展趨勢密切契合,積極反饋經濟發展需求,不斷進行調適以滿足經濟社會乃至國民個人發展的需求。新加坡經濟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勞動密集工業、技能密集工業、科技密集工業、創新及科研工業、知識主導經濟。面對經濟發展的轉向,新加坡職業技術教育積極回應,經歷了萌生、發展、精深三個階段。
萌生階段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新加坡注重發展工業、製造業,準備吸引外國投資和工業化為特徵的勞工密集與技能密集階段。為提升勞工素質,推廣職業技能教育,新加坡職業教育「取經」德國、日本諸國,與這些國家的知名企業合作,形成了五大職業技能教育機構。1960年,新加坡政府成立成人教育局。1964年,新加坡第一所職業學院誕生。1968年,教育部專設工藝教育部門開展工藝教育。1973年,政府成立工業訓練局。

發展階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新加坡進入以科技密集型發展為特徵的資本密集與高科技產業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新加坡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在原有的五大職業技能教育體系的基礎上,新加坡與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政府、企業深入合作,開設了二十個應用技術培訓中心。科技密集型發展階段的職業教育課程設置重心由技能培訓轉向高級製造、自動化技術、電工技術、計算機軟體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