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訪新人數創近兩年新高 旅居獅城港民道出原因
「這次離開香港,會很感慨香港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為什麼新加坡這麼為人民好,還有真的會想讓大家向前走?」
29歲的香港YouTuber張瀞文,上個月跟著30歲丈夫李彬瑞移居到新加坡生活。從事資訊科技業的李彬瑞,因公事被調派到我國工作兩年,但是夫妻倆早在去年初就有離開香港的打算,以便尋找一個防疫價值觀較為適合的地方生活。
李彬瑞告訴《8視界新聞網》:「那時是疫情中期,看到香港的防疫方向還是沒有改變,維持清零政策,讓我覺得或許在將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新加坡是發展事業更好的選擇。」
和中國大陸一樣,香港目前採取「動態清零」的防疫策略,包括對入境者實施嚴格的隔離規定,以及落實一系列的社交距離措施。儘管如此,自今年1月起暴發第五波疫情以來,當地累計病例超過100萬起,逾6000人因冠病逝世。
另一邊廂,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的新加坡,近期將大幅度放寬安全管理措施和邊境管制,例如公眾可選擇在戶外不戴口罩、外來疫苗接種者,獲准免隔離入境等。
今年首兩個月 近2700港民訪新

陳文平。圖:劉偉聰
新加坡旅遊局的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起,前來新加坡的香港旅客人數有所攀升。截至今年2月份,前來新加坡的香港旅客共有2691人,比去年同比增加405.6%,或相等於去年全年的50.4%。其中,單是2月份就有1790人,而這也是2020年4月以來最高的一次。
今年訪新的香港旅客以男性居多,共有1448人或占了53.8%。年齡方面,有1289人或47.9%介於35到44歲。
九龍會會長陳文平受訪時表示,一些香港人在過去兩、三個月前來新加坡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想要暫時避開當地疫情,因為他們看到醫院爆滿而感到不安,但也不排除藉此機會考察新加坡的環境,看看在本地工作、商業前景和教育環境。
「根據我們的經驗,當周邊地區出現一些危機或不穩定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把新加坡看成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
隨著香港即將在4月1日起解除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九個國家的航班熔斷機制,並且把入境者的強制隔離天數從14天縮短到七天,陳先生相信,屆時會有更多人返港。
店家:移居獅城非因疫情 主要考量長遠因素

朱浩然在本地經營甜品店。圖:劉偉聰
48歲的朱浩然,三年前從香港移居到新加坡,目前在武吉士和妻子經營一家甜品店,吸引不少旅居本地的香港人光顧。據他觀察,這幾個月來,每個月平均多了大約5%的香港顧客, 一個星期內可能會有兩到五名香港人。
根據他與這群顧客的交流,他認為多數香港人是因為工作關係而過來新加坡,而不是為了避開疫情,畢竟本地新增冠病病例也是數以千計。
「沒有人會因為疫情而到另一個地方避開。你不會特地花錢買一張機票、做一個檢測,接著飛幾個小時,去一個可能完全沒有朋友或家人的地方。」
曾在香港擔任教師的黃嘉儀,去年12月中追隨在本地工作的丈夫,以及11歲女兒到新加坡生活。她說,過去兩到三年內,香港經濟和民生政策仿佛陷入停頓,而且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比香港完善,希望趁這個機會讓女兒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以小朋友為先。我看到政府大膽地改革教育,願意為下一代小朋友而改變,配合他們的未來情況,看到政府很細心,讓學生的課業沒那麼壓力和密集。」
兩名受訪者也補充,新加坡的生活壓力比香港來得小,環境也比較舒適,而且新港兩地同樣以華人居多,文化、飲食和語言方面也相似,讓香港人比較容易融入新加坡社會。
新加坡將是他們永遠的家?

(左起)張瀞文、李彬瑞。圖:劉偉聰
張瀞文說,這個時候離開香港到新加坡生活,讓她有更多題材拍攝本地的衣食住行,進而帶動她的YouTube頻道成長,對她來說是一個轉捩點。
至於會否長期待在新加坡,李彬瑞認為,由於他的就業准證只有兩年期限,加上新加坡的移民門檻相當高,因此他們會先在本地居住兩年,過後再作出打算。
「大部分香港人都選擇去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因為他們的門檻相對較低,只要持有護照或一定的金額,或者是過去讀書,他們就可以到那裡定居,暫時可能不會把新加坡當成是首選。」
朱浩然坦言,他還沒有決定是否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抑或回到香港退休,打算先進一步了解新加坡再決定。但他強調,即便申請成為永久居民,那也只是方便自己長期居留本地陪伴妻子,並不代表他要享用本地的資源。
「如果我們在這裡賺錢了,有能力的話也希望回饋給新加坡,例如我們可以聘請有需要的人士,一些單親家庭的爸爸和媽媽,給他們一個彈性的工作時間,讓他們可以照顧孩童。」
陳文平則說,新加坡政府要控制移民人數,包括申請工作簽證都非常嚴格,因此香港人不會那麼快移居到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