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是茶樓食客必點的一道經典小吃,但潮州有一種小吃「肖米」,外形很像廣式點心的燒賣,你吃過嗎?
肖米,也叫燒米,是廣東潮州地區的傳統小吃,在過去潮菜筵席上是作為配桌的點心。
肖米與燒賣雖然賣相很像,但做法與口感有很大差別。廣式燒賣以豬肉為主,口感較肥膩。本地潮菜名廚蔡春華指出,潮州肖米會放入炸香的鐵脯(又稱大地魚)、冬筍、鮮蝦、豬肉與梅香(鹹魚,以馬鮫魚做成),而且用的是鹹水皮。

蔡春華師傅為傳統肖米加入黑元素,看來更吸睛
嘗了蔡師傅的雙色肖米,爽口不油膩,蘊含陣陣魚香。我們還很幸福地吃到潮式滷水鵝片、豬腳凍與甜點反沙香芋,都是經典的潮菜,尤其前兩者,在本地市場上已少見了。
滷鵝是潮汕的傳統名菜,以當地特產獅頭鵝滷製,肉質特別香滑,肥而不膩,被列入中國菜的廣東十大經典名菜。

本地少見的滷水鵝片
本地進口的鵝只較少,很多潮菜館改以滷鴨取代,但蔡師傅少有的用匈牙利入口的鵝,加入八角、丁香、草果、南姜、糖等鹵出不遜於家鄉味的滷水鵝片,筆者蘸上解膩的蒜蓉醋,仍掩不住滷鵝的香氣與美味。
潮菜注重食材的新鮮原味,以清淡為主,講究調味的技巧。蔡師傅指出,就如滷汁,香料要下的恰當,過多就會蓋掉食材的原味。單是滷汁配粥下飯就已非常開胃,加上雞蛋、豆腐、豬肉等,很適合一家大小共享,而且滷汁也越鹵越香。
潮菜講究佐料的搭配,如豬腳凍也是醮上蒜蓉醋提味。蔡春華說,舊時沒有冰箱,老一輩的人將冬天吃不完的鹵豬腳掛在廚房籃子裡,發現凍了的豬腳非常好吃,就這樣流傳下來成了冷盤開胃菜。由於製作繁瑣,本地已經不易吃到這道小吃了。
反沙香芋是一道工夫甜點。材料很簡單,只用芋頭與白糖。反沙是將糖炒成液體後,加入芋頭續炒至糖液裹上芋頭轉成沙狀。蔡師傅指出,反沙時間控制不好,太厚與太薄都不行,要做到若隱若現的反沙效果,很考廚師的功夫。


豬腳凍(上)與反沙香芋(下)的製作很考工夫
做菜學古而不泥古
本地潮州菜館不少,但沒有幾家能夠做出真正古早味的潮菜。也是深利美食館老闆的蔡春華覺得,廚師除了做好本分外,要學古而不泥古,在保留傳統菜時,也需結合本地人的口味與食材的限制(本地缺少潮汕不少食材),因此,需要創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潮菜。
家鄉的味道總是叫人懷念不已,拜高科技之福,蔡師傅的潮菜,經「小紅書」(中國網絡購物與社交平台)推薦後,旅居本地的新移民手指一動,即使餐館處在交通不便的勿洛組屋區內,也能輕易尋覓上門,大飽美味家鄉菜。

蔡春華師傅
線上潮州節2021年11月開鑼
潮州人是新加坡第二大地緣方言族群,無論是文化風俗或菜肴糕粿,都很有地域特色。
潮州八邑會館創立於1929年,凝聚潮州府下潮安、潮陽、揭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與南澳八縣的潮人鄉親於一屋檐下,目前擁有6000名會員。近年來,會館積極推廣潮州美食與文化,2014年首推潮州節,在義安城廣場展示各種潮汕文化遺產與美食等,成功吸引數以萬計的潮州人與其他籍貫民眾出席。
副會長兼潮州節籌委會主席陳展鵬指出,因新冠疫情,原計劃在2020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潮州節暨第二屆潮州美姐選美賽,改為2021年11月5日至14日舉行。為期10天的潮州節,也因疫情而轉到線上,以虛擬潮州村在線上展示潮汕歷史文化與習俗。村裡設有中央大舞台以及多個展區如南華潮劇潮樂劇場、潮語學堂、歷史學習館、藝術品展區、購物區、美食區與潮州美姐選美賽區等,還有互動活動以及線上訂購美食與工藝品等服務。

潮州八邑會館副會長陳展鵬
年輕新移民入董事會
會館在2010年9月成立青年團,以聯絡及促進世界各地潮籍青年的聯繫,同時吸引本地與年輕有才幹的新移民加入,積極培養他們成為新一代接班人,將潮人文化精髓傳承下去。
也是青年團團長的陳展鵬說,多年來,會館除了協助新移民適應本地生活外,也鼓勵他們參與會館活動。2021年的53名董事中就有三名新移民,包括副總務兼青年團署理團長黃亮、兩名青年團副團長黃朝群(也是會員組副主任)與鄭勇綿,都非常活躍於會館的會務。
(圖·熊俊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