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交政策表象非目的 與各國關係方面求取平衡

和平安全的外部環境,透明有效的國際法和穩定的國際秩序,以及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是新加坡賴以生存的先決條件,也是主導我國外交政策核心原則。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也指出,在與各國關係方面求取平衡,是我國外交政策表象而不是目的。
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在國會辯論感謝總統發表施政方針動議時表示,一些人把我國的外交政策理解為不選邊、不出頭,凡是保持中立。
她以我國和中國以及美國的關係為例,指出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以原則為重,而不是以尋求平衡為重。新中關係和新美關係,並不是單靠我國單方面施展平衡術得來的,而是建立在多年的實質性,互惠共贏的合作經驗之上。
沈穎說雖然我國在國際上致力於廣交朋友,不過我國更重視扮演好誠信中介的角色。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表示,要做一個具誠信的中介, 就必須言行一致,言之有物, 不能只挑好話說, 或是向不同的對象說不同的話。 偶爾,基於國家利益原則, 新加坡必須針對 重要國際事務表明立場 。 甚至在慎重考慮、權衡利弊後 向某大國說「不」。
另外,沈穎指出雖然我國以華族為多數,但如果從文化角度解讀新中關係,可能以偏概全、產生誤解。新加坡人既擁有獨立國家公民的身份,也擁有自己身為華族、馬來族,印族或其他種族的文化認同。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必須充分代表所有新加坡公民的利益。
沈穎也說如果大國之間相互猜忌,誤會與成見只會越來越深,國際秩序也難免動搖。
「國際合作基礎日益薄弱,將意味著新加坡對於區域和平,國際秩序穩定、經貿合作的訴求將失去保障。各國也將會錯過共同爭取繁榮,共同解決全球難題的機會。縱有再高超的平衡術,也無濟於事。」
沈穎指出新加坡能否享有國際空間,取決於大國之間的合作基礎。雖然身為小國能做的有限,不過我國會為拓寬國際合作基礎盡最大的努力,打造大國和小國可共同合作的空間,恢復各國之間的互信,維護多邊主義。
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指出,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以原則為重,而不是側重於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