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婦女(右)日前質疑一名職總平價超市員工不諳英語,並全程拍攝放上網。(視頻截圖)
作者 李國豪
「你不能說英語,卻在新加坡超市工作?」
先來個簡單的前情提要。
日前,一名馬來族婦女到城市廣場(City Square Mall)職總平價超市買魚,來自中國的切魚員工疑似沒聽懂婦女的要求,導致魚被「切壞」了。
這名阿嫂級的女顧客憤而質問該女員工不懂英語,為何卻能在本地工作?不但如此,她還進一步向超市負責人投訴,指女員工若無法與顧客溝通,就不該被調派到海鮮攤位這類需與顧客溝通的崗位。
最終在超市負責人的調解下,女員工重新切了另一條魚給女顧客,後者才收下離開。
但回到家仍憤恨難平的女顧客過後將整段過程的錄影放上網,引起軒然大波後又將視頻撤下。
多元社會本該更包容
切魚事件中女顧客的魚被切壞,想用英語向外籍員工表達要求不果,因此產生不好的購物經驗,這是實情。
然而,能講英語的其他超市人員很快到現場協調,並且還讓女顧客獲得應有的補償。
女顧客最後卻還是選擇將事情鬧大,也再度凸顯,要在新加坡的多元社會中追求更多包容,難度始終不小。
雖說英語在新加坡是通用語言,也有不少年長國人較習慣,甚至只能用母語或方言溝通。
在這種多元環境下,適當包容就顯得格外重要,但「小不忍而亂大謀」引起的語言紛爭,還是時有所聞。
2021年,一位不諳華語的年長病人投書媒體申訴,他對醫院的醫護人員初次見他,便自動切換為「華語模式」感到不開心。
顯然,醫護人員只是出於好意,畢竟本地不少年長者是受華文教育的。
這樣的誤會,其實簡單一句「你可以說英語嗎?」便能輕鬆化解。
但病人選擇將此事上綱上線,認為醫護人員看到老人家便預設為「華語模式」是大事,有違「英語是工作語言」的國家方針,引起不小的討論。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和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上個月也曾在國會針對「英語該不該作為新移民遴選條件」有過一番交鋒。 (這裡必須先說明,當時畢丹星建議的,是將英語測試作為新移民的遴選條件,而在本次切魚事件中的女員工,大機率是持有工作準證的客工。)
楊莉明認為畢丹星要求新移民通過「英語資格考」的建議沒有必要。
其中一個理由如下: 「我們每天都會見到一些連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本地居民。我不認為有任何人會說,這些人融入新加坡的程度比不上其他人。」
新加坡早已是個英語主導的國際都市,年輕一代英語說得比華語溜是普遍現象。
但這不意味著,不諳英語的國人,尤其是年老的一輩的權益就可置於不顧。
是以,在以英語為主的多元社會中,避免過度用英語熟練度來定義一個人融入本地社會的程度,保留讓各族母語有一個「呼吸的空間」仍是必要的。

本地有不少長輩更習慣以華語或方言溝通。(聯合早報)
羊毛出在羊身上
無論如何,說起包容,說起多元這些抽象的概念對部分人而言或許不會有那麼直接的衝擊感。
但換個說法,堅持要零售業的所有外籍員工能用英語溝通所增加的成本,最後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應該會讓「kiasu」的國人有感。
簡單來說,類似職總平價超市這類零售業及服務業如果得將所有員工更換成「能達到英語溝通程度」的員工,人力成本鐵定會增加不少。
這也意味著,商家必須將這些增加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那麼,我們又是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超市服務人員英語程度變好,但付出的商品及服務價格也跟著提高?

要求零售業者提高員工的英語水平門檻,可能意味著商品及服務價格也將隨之上漲。(海峽時報)
切魚事件中的女顧客和超市負責人交涉期間,一度詢問:
「她(切魚員工)持有S准證還是工作準證?中國人是S准證是嗎?薪水超過4000新元,為什麼她沒辦法說英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女顧客的認知毫無疑問是「骨肉分離」的。
下面這名網民的留言直擊重點。

根據求職網站「Indeed」,職總超市的切肉員工平均月薪為1595新元。
另外,根據新加坡統計局2022年數據,擔任服務及銷售工作的本地人月薪中位數為2691新元,和全國月薪中位數的5070新元有段差距。
說句不中聽的實話,如果一名在超市切魚的員工真能如女顧客所言,輕易領到4000新元以上的工資,這份工作或許根本輪不到該名不諳英語的外籍員工去做。
新加坡自獨立以後,一直有計劃性及針對性地設計國家教育制度。國人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後,部分工作,尤其是薪水偏低、工作內容辛苦的工作,找不到足夠本地人填補已經不是秘密。
若一方面要求本地服務業者提高員工的英語門檻,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付出更高的商品價格,無異於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當然,職總平價超市等零售業者仍應在可行範圍內,儘可能排除不諳英語員工獨自面對顧客的情況,但在成本效益下,消費者可能也無法太過苛求。
從社會和諧角度來說,身在多元社會,我們本就該多些包容,買東西雞同鴨講很無奈沒錯,但只要事情還能圓滿解決,其實真的沒必要把小事鬧大。
更現實一點說,這幾年物價上漲我們都快吃不消了,我們真的願意為了讓服務業多一些諳英語的員工,而付出更高的代價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