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mothership)
之前漁港相關的小販中心那些被確診、被隔離的人,陸續放出來了~ (註:新加坡衛生部已修改出院標準,完成疫苗並確診者只需要住院10天)
很多小販中心也陸續重開,小販們對於這波疫情有很多話要傾訴和吐槽。
可以看得出,前段時間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衛生部真的「手忙腳亂」!
一家三口都被傳染 「我身邊的病患昏迷了10天」
牛車水的芳林熟食中心是最早被發現和裕廊漁港的有關聯的,並在同一時間7月16日被列為感染群。

(示意圖:todayonline)
有個賣飲料的陳姓女攤主一家三口都被感染,現在已經出院回到攤位。
根據她對記者的描述,她和一個魚販接觸後身體開始不舒服,7月13日看病後確診。
大兒子在她確診兩天後也開始發燒,進而檢測陽性。
老公則是在4天之後經檢測也確診。
一家三口裡面,老公的症狀因為無症狀只需隔離不用住院,大兒子在伊莉莎白醫院住院隔離觀察。
而她自己作為家裡最早被確診的,輾轉了幾個地方:
邱德拔醫院隔離住院三天(感冒症狀)

萬國的聖安德魯療養院靜養三天 (症狀已好轉)

惹蘭羅央勿剎的公務員度假村隔離七天

女攤主覺得自己算幸運,一家三口都接種了疫苗所以都症狀輕微或者沒有。
在邱德拔醫院隔離住院時候,她親眼看到一個年輕人沒打過疫苗感染的,昏迷了10天才醒過來。
現在她成了現成的疫苗推廣大使,逢人就「勸打」。

新加坡需要吸氧和ICU患者疫苗接種情況 灰色:完成疫苗接種者 (圖源:衛生部)
「我們食閣出現確診後, 隔離安排太混亂了」
上述的陳女士覺得自己很幸運,一是症狀不重,二是一家人都被安排得很好。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安排得很好」。
後來在一些別的被關閉的食閣,就有人吐槽衛生部處理隔離人士太混亂。

新加坡西部的文禮坊美食村是7月23日被關閉的,當時小販中心出現了7個確診。
關閉後,那些跟確診者有接觸的攤販都得檢測、隔離。

隔離令簡訊示意圖(圖源:Facebook)
這些人前天在小販中心重開上班後,跟記者吐槽「太亂了」。
有人因為怕在家隔離傳染給家人,申請了酒店隔離,久久沒得到安排。
有人在隔離期快要結束時候,突然接到延長隔離的通知,但不知所以然。
還有人爆料,在約好的上門核酸檢測日子,工作人員沒有出現。
後來收到一條簡訊,說因為他是疫苗接種者,可以自己附近檢測中心檢測。

(示意圖)
不止一個人被「放鴿子」,但有些人接到簡訊後,還是不敢出門。
有個女士就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說都是在履行「隔離令」,就這麼出門檢測是不是違法了?
因為擔心違法,她又打電話給衛生部堅持讓人來上門檢測,這時衛生部才派人來。

(圖源:CNA)
我們從這些攤販的描述可以看出,在七月下旬,新加坡社區病例達到小峰值的時候,明顯衛生部有些「忙不過來」。
衛生部曾為安排不當道歉 新加坡醫療資源有限
相比食閣攤主投訴的「混亂」,前段時間真的有人因為等不到隔離安排和檢測,眼睜睜看著一個又一個家人確診。
7月21號,一個六口之家中有1人被確診,10天裡因為隔離不及時,最後共有三人被感染。
網友不得不在Facebook爆料求助,@了區議員同時也是部長的尚達曼。

*網友發文直接致信部長尚達曼求助
這件事是鬧得比較大的。
網上還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收到了隔離令簡訊,但是家中沒有隔離條件,衛生部也遲遲沒有安排。
「熱線都沒人接,問題也沒人答,官網上就放一些數據跟圖表。」

8月4日,新加坡衛生部統一道歉了,並且解釋:
因為近期感染群增加,接到隔離令的人數變多,所以隔離措施才會部分延後。

(圖源:海峽時報)
現在回頭看大家投訴衛生部處理隔離混亂的那幾天,正好就是新加坡社區病例最高的幾天。
病例一多,需要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就多。

*七月下旬新加坡病例最嚴重
那幾天,新加坡平均每日發出2000個隔離令~

(以上圖源衛生部)
從網友投訴中,很明顯發現衛生部原有的一套流程似乎在病例激增情況下不適用了,所以有了後面衛生部臨時修改程序。
【修改1】 新加坡衛生部已修改出院標準,完成疫苗接種並確診者由於病毒載量低,只需要住院10天即可出院。
【修改2】 完成疫苗接種並被發隔離令者,在隔離結束前,可以自行出門去檢測中心接受檢測。

檢測中心示意圖(圖源:海峽時報)
明眼人都看出,這些「修改」是為了節約病床或醫療人手。
現在新加坡社區病例新增有所減緩,但在8月10日一片爭議聲中解封了。
不但開放了堂食,而且對疫苗接種者開放了不戴口罩的活動,大型活動等。
很多人預料病例可能會再次上升,那麼下次新加坡醫療資源還能撐住嗎?

(圖源:todayonline)
衛生部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了,曾表態: 接下來疫苗接種率上升後,如果各人家中環境允許,會讓更多人在家履行隔離令。
都接種疫苗以後,感染病毒可在家隔離。這是當局計劃的新常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