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主辦「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新加坡專場研討會

與會嘉賓就「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展開討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劉暢、鄧雪梅)當地時間21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亞太總站主辦、新加坡中資企業協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新加坡專場研討會成功舉行。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東南亞國家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東南亞國家經濟騰飛的助推器。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公使張徐民發表致辭
21號上午,50多位新加坡的學者、企業家、媒體人士濟濟一堂,就「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的主題展開精彩討論。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公使張徐民應邀出席。他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打破了「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為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最終讓中國和東協實現雙贏。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高級研究員陳剛發表演講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高級研究員陳剛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機遇。「大家已經發現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動力明顯不足,而包括東南亞、拉美、非洲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進一步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需要。這種情況下,很多國家都把目光轉向了東方。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未來本地區的整個發展都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

東協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符傳詠發表演講
東協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高級經濟學家符傳詠指出,在過去45年,中國以改革開放為基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隨著新冠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的復甦,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將帶動東協國家獲得更多經濟增長。「我認為現在中國經濟的復甦將有利於東協。這不僅是一個短期的反彈,更意味著更長期的增長,柬埔寨和泰國等東協國家也能從中國的重新開放和中國遊客的回歸中受益良多,這將促進消費並帶來連鎖效應。中國對東協的直接投資也將使當地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受益。」

新加坡政府前首席經濟學家、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光炎發表演講
新加坡政府前首席經濟學家、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光炎同樣認為,在目前日益動盪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貿易環境中,中國作為東協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重要的發展引擎將幫助東協渡過難關,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常務董事周兆呈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常務董事周兆呈說,中國式現代化對於全世界來說意義重大。「對先發的現代國家來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在於,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全球社會發展模式提供新的闡釋。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基於自身的歷史傳統的經驗,保持對於農業、教育、科技等大舉投入,改善民生,這些經驗都值得借鑑。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還在於中國願意、也有理想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經驗),改善各自的經濟狀況。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大大增強。」

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會長譚志勇發表致辭
今年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會長譚志勇表示,站在一個新十年的起點上,「一帶一路」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新加坡以及東協其他各國企業的合作將更密切、更全面。「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資企業『走出去』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隨著『走出去』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邁進,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我們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城市化及產業發展相結合,在所在地區解決當地居民的就業及社會福利問題,創造內生動力,以達到經濟持續發展的目的。」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發表演講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稱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農業、人文等領域取得的合作成果。他表示,東協國家希望中國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期待東協與中國在進行經貿合作時多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新加坡專場研討會受到了新加坡媒體和國際媒體的關注,雅虎新聞、華人頭條、新加坡眼、《時代財智》等14家新加坡和國際媒體對研討會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