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企業和創業者來說很重要
國內稅務局推出兩個新的稅務框架,協助本地公司處理公司稅和消費稅相關事務。
稅務局今天發文表示,稅收治理框架和企業所得稅風險管控框架將同現有的消費稅援助合規保證計劃相輔相成。

其中,稅收治理框架將加強稅收治理的標準,讓公司董事會了解並落實良好的稅收治理整體原則。
企業所得稅風險管恐框架的目標對象則是擁有複雜結構和業務模式的大型企業。框架有助企業建立健全的內部管控和流程,以便管理風險。
在這兩個框架下,企業如果達到一定水平,將獲得獎勵,包括在自願披露稅務錯誤時,享有更長的寬限期。
其實一直以來對於稅務就有很多的聲音,在2月的時候國會就針對預算案展開辯論,多名議員針對消費稅、稅務調整等課題提出看法。

武吉班讓議員希望政府繼續密切關注消費物價的波動,尤其是水電費方面,在必要時擴大援助配套,協助國人度過這個困難時期。
本地雖然有相當周全的應對措施, 如運用強硬的新幣來抵消上升的進口物價,不斷的擴大以及分散我們的物資進口來源,一系列協助低收入者的配套等, 但也不能完全抵消外在的通脹的上升壓力。
「針對政府延遲調高消費稅,很多議員認為,這將能大大減輕通脹的壓力,同時政府提高高收入者的所得稅與財富稅,同時擴大對中低收入家庭生活費的補助與津貼,更進一步的凸顯新加坡扶弱濟貧的稅務與津貼制度。」

也有議員表示,在稅務調整方面仍有很多改進空間。
如果新加坡對受稅制改革的跨國企業實施15%的全球最低稅,這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也可以實現這次財政預算案的目標,即建立更公平和更有彈性的體系,同時建議考慮增加國家儲備金凈投資回報對財政預算案的貢獻。
除了對富人徵收重稅,是否能同時鼓勵富有家庭做更多慈善,建議政府加強慈善方面的政策,將新加坡發展成慈善樞紐。
同時,財政部長黃循財說,新加坡正在探討推行最低實際稅率。

黃循財在國會發表《2022財政預算案聲明》時說,全球同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相關的稅務變化,使我國有必要調整公司稅制。
相關部門將根據國際稅改的支柱二方案下的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則來調整公司稅制,並探討推行最低實際稅率。
根據最低實際稅率,在本地設有業務而且全球營收至少達到7億5000萬歐元的跨國企業,必須把在本地的稅率補足到15%。國內稅務局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並針對最低實際稅率的設計諮詢業內人士。政府在做出決定前,也會繼續密切留意國際社會的發展。

最低實際稅率可能在短期內會帶來額外的稅收,但是支柱二方案對新加坡收入帶來的最終影響,將視政府和企業如何做出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