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新幹線
日前,有新加坡消費者反映,買到台灣菠蘿切開後竟是「黑心」的,大為失望。接到消費者反饋後,新加坡當地銷售台灣菠蘿的大型連鎖超市2日表示,已將店內所有台灣菠蘿下架,並正與供貨商合作調查。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新加坡當地販賣台灣菠蘿的最大連鎖超市、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表示,他們在3月18日上架了一批來自台灣的菠蘿,接著在3月25日舉行為期2周的台灣農產食品展,銷售超過80項產品,其中包括台灣菠蘿。
不過,兩周以來,不斷有新加坡民眾反映,買到的台灣菠蘿切開後發現內部出現褐色或黑色的情況。這家超市的發言人表示,因為認真看待消費者反映的意見,所以對台灣菠蘿做了下架處理。他們還承諾,如果買到質量不滿意的生鮮產品,可持收據到當時購買的分店要求退貨或換貨。
對於台灣菠蘿再遭下架,台農業部門此番是如何回應的呢?台媒報道稱,台農業部門副主管陳駿季2日回應稱,問題源自回溫導致醣化代謝異常,「再次提醒供果園等業者溫控處理要全程到位,以確保信譽」。

說得特別繞口,實際上翻譯出來就四個字:「怪你業者」。對出口新加坡的菠蘿被爆品質不佳,台農業部門的說法是業者在冷鏈溫控上不到位,導致菠蘿悶過熟了。一句「提醒業者確保信譽」,怎麼看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口吻,仿佛在說,「菠蘿是好的,是你冷鏈沒做好,與我無關」。
但事實是這樣嗎?也在不久前,一位從事建築業的新加坡台商蔡先生也向島內媒體投稿稱,2014年後每年買到的台灣農產品或多或少都有問題,2019年還買過壞掉的菠蘿。今年大陸因防範生物疫情暫停台灣菠蘿輸入後,住在新加坡的一些台灣人便一起團購台灣菠蘿。然而,這位蔡先生卻發現,買到的台灣菠蘿口感與品質實在是「太差」。
對蔡先生的吐槽,當時台農業部門主管陳吉仲的回應也是引發群嘲。他稱,「因為2月底、3月初不是菠蘿盛產季節,3月下旬之後出口的菠蘿質量都很好」。如此避重就輕的說法,導致許多島內網友不滿。一些人看了「黑心菠蘿」的照片後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質量,被禁也只是剛好而已」。
台灣菠蘿的品質真的禁得起考驗嗎?被大價錢補貼運費、「保送」到澳大利亞的菠蘿,這回也來現身說法了。

據台灣「聯合報」3日報道,一周前,台農業部門才發新聞稿,稱「台農發」外銷澳大利亞的2噸台灣菠蘿檢疫合格順利通關,還說要確立標準通關與商業模式。沒想到的是,在澳的台胞切開菠蘿後,又發現是過熟黑心,不僅如此,有通路商為避免客人投訴,乾脆選擇不上架了。

不得不說,台灣菠蘿因為保存條件高,選擇賣到就近的大陸市場是最好的出路。但有人偏偏矯情。2020年,大陸方面向台灣方面書面通報了28批台灣菠蘿不合格的情況,其中14批檢出菝葜黑圓盾蚧,8批檢出大洋臀紋粉蚧,6批檢出新菠蘿灰粉蚧。相關部門還提供了28批次通報函和檢驗報告,樁樁件件都有據可查。結果,台灣方面不僅沒有任何回復,對國台辦發言人出示的數據報告,也依舊撒潑抵賴,不僅不願負起監管責任、從源頭上去處理相關的問題,還在搞難看的政治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