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變異新冠病毒B.1.1.7在英國發現。
當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這一病毒變體。當時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突變株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傳播力提高了約59%-74%),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

但是,英國的最新兩項研究發現:B.1.1.7突變株不僅傳播力更強,而且致死率也更高。

3月15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篇名為《Increased mortality in community-tested cases of SARS-CoV-2 lineage B.1.1.7》的研究文章。
該研究納入了從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2月14日英國確診新冠病例,總病例數兩百多萬,其中死亡病例17452例。

從下面的圖1中可以明顯看到,在此期間,B.1.1.7突變株(SGFT)迅速成為了主要的流行株,隨之而來的是一波相比前期更高的病例數和死亡人數。

從信息明確的4945名死亡患者分析來看,B.1.1.7突變株的危險比為1.55,這意味著在確診新冠病毒感染之後的28天內,相比感染了其它病毒株的患者,感染了B.1.1.7突變株的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55%。
同時,新冠患者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男性的死亡率也高於女性。

另據新華社消息,3月10日,《英國醫學雜誌》上刊登的一篇論文表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對比了英國社區中出現的新冠確診病例相關數據,表明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B.1.1.7與社區中成年新冠患者的更高死亡率有關。
結果發現,在抽樣調查的54906例確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B.1.1.7的病例中,相關死亡病例為227例;另外抽樣調查的54906例感染此前已有新冠病毒毒株的病例中,相關死亡病例為141例。
這兩批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接近。

01. 新加坡有至少25例相關病例
新加坡第一例B.1.1.7病例,這是一名17歲的新加坡學生,她於去年12月6日從英國返回。
而在新加坡衛生部今年1月29日的通告里表示,在新加坡已經發現了25例最初由英國報告的Covid-19病毒變種,即新冠病毒B.1.1.7病例。
其中5例是社區病例,而20例是從歐洲輸入的病例。

五個社區病例中的三人在樟宜機場皇冠假日酒店的一家餐廳工作,為機組人員和酒店客人提供預包裝的飯菜。
另外兩人則是一對已婚夫婦。
丈夫是一名39歲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童子軍協會工作,主要在辦公室從事行政工作。
妻子現年39歲,是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淡濱尼中心一號的行政官員,但未與客戶互動。

02. 接種疫苗是在與病毒變異賽跑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瓦倫斯基表示,因變異新冠病毒B.1.1.7極高的傳染性,預計在本月底或4月初,其將成為在美國傳播的主要病毒。
同時,當地時間3月12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世衛組織預計新冠病毒將繼續進化,未來會出現更多變異。

面對這一形勢,我們該如何應對?
就目前來看,個人除了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生活習慣外,接種新冠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方式。
從英國來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英國有2690萬人接種了至少第一劑新冠疫苗,占成年人口的51%。此外,英國210萬人已經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占全部人口的4%。
據路透社消息,英國政府預期7月底前為所有成年人至少接種第一劑疫苗。
隨著疫苗接種計劃以及其它防疫措施的實施,目前英國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數從1月份的6.8萬降低到了現在的5000多例,緊張的疫情局勢得到了極大的緩和。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在接種第二針新冠疫苗後發文稱,疫苗推進速度決定人類與新冠疫情對決的未來,接種疫苗也是與病毒變異在做賽跑。
「疫苗接種速度越快,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病毒變異的速度就難以跟上疾病防控的速度。
若是疫情蔓延不能控制,病毒變異逃避疫苗作用的風險就會增加。」

新加坡衛生部指出,截止(3月22日)已接到約6900份要求提早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民眾訴求。
有關的訴求多數源自個人原因,包括到海外求學、出國公幹等。
當局表示,將會依據訴求者的理由和緊迫度進行評估,迫切需要的個案,如繼續在未來兩個月內出國的民眾,將獲得優先接種疫苗。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採購的首批中國科興新冠疫苗也已運抵並正在接受審核評估。
如果它在安全和效用方面都通過檢驗,就會獲批使用。
接種疫苗就是在與病毒賽跑!願我們能以這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式,共克時艱,等待春暖花開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