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加密貨幣投資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許多人視其為獲取高額回報的途徑。然而,隨著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加密貨幣投資相關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在新加坡這個金融中心,加密貨幣的開放政策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和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一些不法分子謀取非法利益的溫床。
本文將通過分析一起近期發生在新加坡的加密貨幣騙局,揭示加密貨幣市場的潛在風險,並為有意在新加坡成立相關公司的企業和個人提供合規指南。

(圖源網絡)
新加坡加密貨幣騙局的案例分析
2024年8月,一起涉案金額高達670萬新元的加密貨幣騙局在新加坡引發廣泛關注。
該騙局的核心是由一家名為A&A Blockchain Innovation的公司發起,該公司由王某擔任首席技術官(CTO),以及其他幾名涉案人員共同參與。
這家公司聲稱購買了中國雲南一間擁有30萬台加密貨幣挖礦機的公司股份,並承諾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設備每天賺取0.5%的固定回報。

(圖源網絡)
01 技術細節和龐氏騙局的運作
所謂的「加密貨幣挖礦」指的是通過計算能力(通常是專用的硬體設備,如ASIC礦機)來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從而驗證和記錄加密貨幣交易,這一過程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加密貨幣。
然而,A&A的騙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上。他們並未擁有任何實際的挖礦設備或相關技術,所宣稱的「30萬台礦機」也根本不存在。
為了維持這一龐氏騙局,A&A公司設計了一款應用程式,讓投資者可以「實時」查看其投資回報。這款應用程式並非真正連接到任何挖礦活動,而是由中國的一組系統管理員通過輸入隨機數字來偽造回報數據。換句話說,這款應用程式只是一個偽裝,目的在於欺騙投資者相信他們的投資正在產生穩定的收益。
龐氏騙局的關鍵在於利用新投資者的資金支付老投資者的回報,從而製造出一種看似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然而,當新投資者的資金無法持續流入時,整個騙局便會崩潰,最終導致大多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成立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合規指南
新加坡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對加密貨幣相關業務採取了相對開放的政策,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進入市場。 相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對從事加密貨幣業務的公司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幫助企業和個人在新加坡合法成立加密貨幣相關公司。
01 公司註冊
首先,任何有意在新加坡成立加密貨幣相關公司的企業都必須在新加坡公司註冊局(ACRA)進行公司註冊。公司名稱應避免涉及誤導性或非法活動,註冊時需要提交相關文件,包括公司章程、董事及股東信息等。

(圖源網絡)
02 獲得必要的牌照和許可
根據《支付服務法》(Payment Services Act),如果企業計劃提供加密貨幣支付、交易或託管服務,則必須向MAS申請相應的牌照。
這一過程涉及提交詳細的業務計劃、資金來源證明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等信息。MAS將對申請進行嚴格審查,以確保申請人具備合規經營的能力。
03 遵守AML/CFT規定
新加坡對加密貨幣業務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要求十分嚴格。 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的AML/CFT政策和程序,包括客戶盡職調查、交易監控、報告可疑活動等。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確保他們了解並遵守相關規定。
04 確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在新加坡開展加密貨幣業務時,企業必須確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能對投資者或客戶進行虛假陳述或誤導性宣傳。
所有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廣告、推廣材料都需要如實反映公司業務和風險。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投資騙局的影響
面對加密貨幣市場的高風險,投資者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自己免受騙局的侵害。
01 識別投資騙局的關鍵要點
投資者在面對加密貨幣投資機會時,應保持警惕,尤其要警覺那些承諾「高回報、低風險」的項目。
通常,龐氏騙局會利用投資者的貪婪心理,誇大回報率,同時掩蓋其真正的風險。投資者應特別注意那些要求快速投資、不透明或缺乏詳細信息的項目。

(圖源網絡)
02 進行盡職調查
在做出投資決策前,投資者應對項目方及其業務模式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
這包括查閱公司註冊信息、了解其商業模式、審查其財務狀況,以及評估其在行業內的聲譽。投資者還應核實項目方是否持有MAS頒發的合法牌照,以及其是否遵循新加坡的法律法規。
03 諮詢專業意見
對於不熟悉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者,尋求專業諮詢顧問的意見是非常必要的。
新企程專業顧問可以幫助投資者分析項目的可行性,識別潛在風險,並制定合適的投資策略。此外,投資者還應定期跟蹤市場動態和法律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投資決策。
04 遵守法律法規
投資者在新加坡進行加密貨幣投資時,必須確保所投資的項目符合新加坡的法律法規。
不要參與未經許可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或服務,避免捲入非法活動。投資者還應保持審慎,避免被高回報的承諾所誘惑,在投資前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
結語
加密貨幣市場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在這一領域進行投資或創業都需要高度的謹慎和對法律法規的深刻理解。新加坡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雖然對加密貨幣持開放態度,但也對其監管極為嚴格。希望本文提供的案例分析和合規指南能夠幫助有意在新加坡開展加密貨幣業務的企業和個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場環境和法律要求,避免陷入類似的騙局,確保自身的投資和業務穩健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