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新加坡青年「夜宿」宜家,
因非法侵入之嫌遭警方逮捕!
而這起事件的背後,
竟然是席捲全球的「過夜挑戰」風潮?

(YouTube截圖)
談起瑞典家具品牌宜家家居(IKEA),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家具、熱狗、瑞典肉丸和接骨木花果汁,但對於部分網絡紅人而言,IKEA卻是個「出名」的好地方。
上周四,馬來西亞兩名少年偷偷躲在當地一家IKEA「借宿一晚」(這種行為命名為「IKEA Overnight Challenge」,IKEA過夜挑戰),期間在Facebook上載照片大肆「炫耀」,結果雙雙被捕,目前正保釋在外候審。
而這股風潮,甚至蔓延到了新加坡。

就在昨日凌晨12時52分,新加坡警方接到通報,指淡濱尼北第2通道60號一座大樓,即淡濱尼宜家發生一起擅闖事件。
勿洛警署警員隨即找到五名年齡介於16歲至18歲的涉案青年,並逮捕他們。初步調查顯示,這群青年涉嫌躲藏在該家具店內,直到關店都不離開。
警方表示,任何人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擅自侵入屬於政府或公共用途的場所,將必須接受調查。警方仍在進行調查,如果非法侵入罪名成立,罰款可高達1000元。
「IKEA Overnight Challenge」源於比利時兩名網紅Bakuna Fatata在2016年發起的一項挑戰,拍下自己如何在宜家裡頭夜宿,引起不少青年效仿他們的行為。雖然時隔2年多,情況仍是禁之不絕,甚至還變本加厲,令執法部門和宜家家居大傷腦筋。

(YouTube截圖)
源起:2016年,比利時少年帶頭
IKEA的店鋪一般有多個陳設示範的空間,房間、廚房和浴室等場景設施應有盡有,面積大加上間隔多,活像個迷宮和遊樂場。
2016年7月一個晚上,比利時少年范埃克(Florian Van Hecke)和蓋爾納爾特(Bram Geirnaert)為求刺激,進入當地一家IKEA躲在衣櫥最少3小時。待店鋪關門後,他們在店內四處遊玩、在床上亂蹦亂跳,天亮時又躲回衣櫥,之後成功離開。

(YouTube截圖)
他們將過程剪輯成影片,並上傳至YouTube,不消5個月便獲得超過180萬點擊率。
結果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日本、澳洲和波蘭等地青年爭相仿效,還為這種行為命名為「IKEA Overnight Challenge」。
瑞典兩名14歲少女打算在延雪平(Jonkoping)的IKEA過夜但被保安發現。另外兩名15歲瑞典少女,成功躲進櫥櫃後卻因太害怕而不敢出來,最終被清潔員工發現並帶往警署。
2018年2月,英國一名11歲男孩據報失蹤,但警員後來在IKEA店將他尋回。
據《每日電訊報》的報道,去年一名11歲男童的父母發現孩子失蹤後報案。警方隔日在宜家找到該名男童。男童的父親說,自己的孩子「參加了一個在宜家過夜而不能被發現的挑戰。」
在北京,2016年12月一對網上主播在IKEA的四元橋店過夜,還聲稱是借鑑國外活動,回憶童年時在衣櫥捉迷藏的經歷。
2018年7月,香港有3男1女在非營業時間走進IKEA銅鑼灣分店「過夜」,期間取出商品拍攝,並上傳照片和短片到Instagram和網上討論區,警方接案後調查。
網絡效應下,這股風潮變本加厲,「挑戰者」行徑也愈來愈瘋狂。例如有人在店內舉行「深宵派對」、隨便留下金錢便自取食物、更有人爬到高處跳下,險象環生。

「挑戰者」甚至還開始闖進沃爾瑪(Walmart)等超級市場,麥當勞、主題樂園和游泳池等地方,並將他們的「任務」改名為「24 Hour Overnight Challenge」(24小時過夜挑戰)。
「挑戰」危險也違法
在網絡盛行的年代,不少人容易受到「點贊效應」推動,一窩蜂去做相同的事情。

以YouTube和Instagram上的各種挑戰(Challenge)為例,部分的確是有趣兼具話題性,但諸如「IKEA Overnight Challenge」等可能犯法的行徑,實在不應模仿。
IKEA公司明確表明「過夜」有可能觸法法例,部分地區如馬來西亞等甚至可能會判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