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發生的藝術學院生失蹤懸案終於破案,失蹤的19歲女子,原來在離家當晚就在組屋單位內被殺害,而涉嫌冷血殺害她的,就是電梯電眼捕捉到,跟死者一同乘搭電梯上樓的兩名男子!

死者張瑋凌當年失蹤時19歲。(檔案照)
35歲男子阿莫丹尼爾(Ahmad Danial Bin Mohamed Rafa'ee)涉嫌在2007年6月30日,在馬林台第19座組屋連同一名男友人拉吉爾(Ragil Putra Setia Bin Sukmarahjana),殺害當時只有19歲的藝術學院學生張瑋凌。阿莫丹尼爾(12月17日)在謀殺的罪名下被控上新加坡國家法院。
警方定期回顧調查此案,7月轉交刑事偵查局特別罪案調查組,此舉終於取得突破。在剛過去的星期二,警方逮捕了其中一人。
《聯合晚報》當年曾報道,拉薩爾藝術學院一年級學生張瑋凌(19歲,洋名Felicia)在2007年在6月29日離家後,被組屋電眼拍到和兩名男子走進馬林台第19座組屋的電梯,從此下落不明,警方把此案列為失蹤案處理。
警方發文告指出,此案在13年後有了新突破,特別罪案調查組重新調查後找到線索,調查發現張瑋凌原來進入馬林台組屋後,同一天晚上的凌晨就已被殺害,警方在本周二(12月15日)逮捕了今年35歲的嫌犯。
另一名涉案的男子現年32歲,他目前仍未落網,據知人在國外,警方正在尋找他的下落。
警方文告指出,兩名嫌犯被指聯手殺害張瑋凌後,還聯手棄屍,到目前為止,警方還在調查兩人到底是用什麼手法棄屍,而死者的遺骸至今也還未尋獲。
調查仍在進行中。
死者隨身物成破案關鍵
當年的電眼畫面固然重要,但死者隨身攜帶的一件物品才是本案的破案關鍵。
根據當年報道,警方調查後掌握的組屋電眼畫面顯示,張瑋凌和兩名男子走進電梯上樓後,就再也沒有拍到她離開的畫面。
然而,這次讓警方突破盲點的新線索,卻是張瑋凌失蹤時隨身攜帶的一個物件。
警方指出,張瑋凌隨身攜帶之物成了警方調查的突破口,警員調查後順勢掌握更多證據後一舉將嫌犯逮捕。
警一個月前上事發單位調查
警方約一個月前上門調查馬林台第19座組屋的其中一個單位,相信就是命案第一現場! 記者今早走訪馬林台第19座的單位時,發現單位里的住戶,是在大約10年前才租下該單位的。
不願具名的租戶說,他們對失蹤案完全不知情,直到警方一個月前上門調查。「兩名便衣警員特別查看廚房和廁所,上看下看大概一小時才離開。」
隔壁鄰居陳女士(80歲,退休)則說,警方几個月前上門問話。「他們拿著一個女子和兩個男子的照片,說女子不見了,問我有沒有看過他們,我說沒看見,但覺得這女子很可憐。」
《聯合晚報》聯繫事發單位的林姓男屋主,他說刑事偵查局兩個月前也向他問話,他表示單位20多年前就開始出租至今,對案子毫無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