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餐飲業者選購本地農產品作為食材。永續發展與環境部的數據顯示,加入農場直達餐桌認可計劃的業者,從前年3月的11家增加到今年1月的101家。受訪本地農場指出,供應給餐廳的蔬菜一年內提高了約六成。
這家位於新達城的藥膳餐廳,每個月向本地農場採購超過1000個雞蛋,用來烹制所有蛋類菜肴。業者去年6月獲得認證。
食拿酒穩主廚陳俊翔說:「價格會比普通的雞蛋高出大概10%到15%,但是因為它並沒有加入防腐劑,它的營養價值也是會比較高。我們現在已經有在跟幾個農夫在談關於青菜還有一些比較獨特的蘑菇,接下來也是會開始跟他們合作了。」
業者只要在雞蛋、葉菜、豆芽、菌菇、鵪鶉蛋或魚類,這六種食材類別中的任何一類,採購至少15%的本地農產品,就能獲得認證。
另一家位於克蘭芝的Gardenasia餐廳,則與六家本地農場合作,採購雞蛋、葉菜和三文魚。業者說計劃推出後,食用本地食材的意識逐漸提高。
農場餐飲業者翁琢深說:「我們進口90%,我們選擇太多。而且我們是一個繁忙的市區,一個城市,所以我們覺得說真正要讓人家了解(支持的意義),我們要從一個不同的方向去做。」
要怎麼讓本地農產品進一步發展、提高產量,業者表示要跳出框框去創新,比如把蔬菜和椰奶做成冰淇淋,方便大家購買和食用,或是和慈善機構與企業合作,購入大批新鮮食材提供給低收入家庭使用。
本地農場綠豐(Green Harvest)受訪時指出,這項認可計劃提升了他們的產量和營業額,目前農場每天為超過100家酒店或餐館,供應100多公斤的蔬菜,供應量年比多了約六成。
綠豐營運與銷售經理洪建達說:「時不時會有人來詢問我們本地的產品,另外我們在超市賣的情況,其實買本地菜的人真的比一年前多,產量我們增加大概30%,營業額的話,我們其實在一年內增加了50%。」
洪建達也說,增加產量也會影響人工等其他費用,因此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支持。
新加坡鮮農總會受詢時表示,有了農場直達餐桌認可計劃,餐飲業者選購食材時有更多選擇。其他考量的因素還包括食品安全和價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