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獅城女學生稱到愛爾蘭度假時,被當地四名少年種族歧視和騷擾,還被砸汽水罐!

圖源:TikTok/jojojolynlynlyn
目前在英國當交換生的潘小姐和友人,在TikTok發布視頻,怒訴自己在愛爾蘭被種族歧視的經歷。
兩人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市的一間中餐館用餐時,被四名看起來只有11、12歲的男生搭訕,結果完全不懷好意......
4名愛爾蘭少年搭訕華人女子不成
向其潑汽水
潘小姐說,四名男生在她們旁邊的桌子坐下後,不斷打擾兩人的對話,還一直追問兩人的社交媒體帳號和年齡。
當兩人沒有回應時,一名男生對朋友們說:「因為她們是華人。」

圖源:TikTok/jojojolynlynlyn
對於如此明顯的種族歧視,潘小姐和友人忍無可忍,決定打包食物走人,她們準備離開時,告訴四名男生她們的年齡「比你們大一倍」。
而她的年齡是30歲,但他們不相信,仍一直以挑釁的態度追問兩人的年齡。
這時,一名男生動了潘小姐的肩膀,讓她十分生氣,用嚴厲的語氣警告對方「不要動我」。
另一名男生則企圖用椅子擋住朋友的去路,潘小姐憤而推開椅子。
兩人離開餐廳後,男生們甚至向潘小姐扔了一罐開封的汽水。

示意圖
潘小姐表示,幸好汽水只是拂過她的頭髮,沒有擊中她的頭部,但汽水濺到了她的外套和頭髮。
儘管她在被砸汽水罐後十分氣憤,但考慮到寡不敵眾,她們決定不追究,直接返回酒店。
23歲新加坡留學生在倫敦被毆打
而針對新加坡人的仇恨案件,近年來不止一例,或許也無關國家,只在於種族。
2020年2月,新加坡留學生莫顯強(Jonathan Mok)在倫敦牛津街遭到一群男孩的無故毆打。

示意圖源:BBC
莫顯強當時在街上聽見少年的友人提到新冠病毒,他轉身看了他們一眼。但該少年的友人隨即說:「你最好不要瞪著我」,隨之向他揮了一拳。
涉事少年事後也參與攻擊,對他拳打腳踢,還說「我的國家才不要你的病毒」等話。

圖源:BBC
23歲的莫顯強在遭到攻擊後,眼鏡浮腫,鼻子及顴骨都有嚴重骨折,需要動手術,並進行矯正及傷口縫合。
「我出現了焦慮不安症狀,睡眠困難。我相信被告對新加坡人和東南亞人構成威脅。被告也沒有悔意。」
在海布里(Highbury Corner)青少年法院受審後,其中一名少年因種族原因造成受害者的實際身體傷害而被定罪。
涉及此次襲擊的其他人沒有受到指控。
被歧視的不只是華裔
去年底,在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任職的新加坡人賈古瑪,在網上發帖稱,她在6月被裁退,此前,36歲的她曾在谷歌和推特任職。
賈古瑪描述了她受到歧視的經歷,指白人主管拒絕給予她領導機會。儘管她獲得了良好的績效評價,但她難以碰上職場的「竹天花板」(美國職場中的認知現象,即亞裔只適合做中下級管理,不適合做高級管理)。

圖源:法新社
這一詞是韓裔美國人Jane Hyun在《打破竹天花板:亞裔的事業戰略》一書中提出的,指亞裔在美國職場中面臨著看得見卻打不破的「天花板」。
「無論如何努力,能夠站到職場金字塔尖端的總是寥寥無幾。」
儘管賈古瑪是團隊里資歷最深的成員,她卻不被允許申請公司的總監空缺,最後由一名資歷比她淺九年的白人女子成為總監,而她在Meta的裁員行動中被裁退。
亞裔的反抗
近幾年,隨著世界格局之大變動,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越來越嚴重,而2021年美國發生的一起特大血案,把種族仇恨問題推向了高潮。
3月16日,一名21歲的少年血洗了亞特蘭大三家亞裔經營的按摩店,共造成8人死亡,1人受傷,其中6名遇害者都為亞裔女性。

圖源:Facebook
而讓全美亞裔憤起而反抗的,不止是這名罪犯,更是美國警方的態度。
美國警方竟為罪犯開脫,稱這起兇殺案與種族主義無關,兇手之所以殺人,是因為他有性癮,按摩店讓他的病症變得更糟。
由此,在美國社會中潛藏已久的仇恨亞裔問題被逼到檯面上,大批不願再沉默的人,走上美國各大城市的街頭,用行動抗議種族仇恨。
許多參加遊行的亞裔都表示:他們從小被教育要聽話,遇到歧視時忍忍就過了。而現在,不得不發聲了。

圖源:Catty Image
時至今日,亞裔被種族歧視的情況還是經常發生,變化的是,亞裔已經不再軟弱。
網絡,經常有亞裔教大家遇到種族歧視如何回懟、如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成功反擊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2023年10月30日,一名亞裔女子和她的未婚夫在多倫多的一個火車站裡,目睹一名白人男子對亞裔乘客發表種族主義言論。

圖源:Yahoo
這名使用英語和法語的男子,無緣無故向前面的亞裔乘客說他是個懶惰的混蛋、軟弱的人,還有其他有辱人格的語句。
最初受到侮辱的亞裔男子仍然保持沉默,但站在旁邊的另一名亞裔女子決定錄像並對抗侵犯者。
該男子看到錄像和被質問立馬就慫了,稱他沒有和任何人說話,告訴女人「放鬆」。

圖源:Reddit
視頻上傳後,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關注,女子的錄像和質問行為得到了稱讚。
大家都無比支持,並鼓勵亞裔站起來反對仇恨和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