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19時45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大家瞧,這橙子個大皮薄。現在我把它剝開了,裡面是果粒飽滿,水分好足!」直播鏡頭前,工作人員正熱情洋溢地介紹著忠縣的橙子。今(15)日,「重慶-新加坡」農產品貿易線上對接會舉行,該活動由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新加坡食品廠商聯合會共同舉辦。現場重點推介了忠縣橙子、插旗山蘿蔔、三峽陽菊、飯遭殃下飯菜等10款重慶特色農產品。

工作人員在直播中介紹忠縣橙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佘振芳 攝
現場火爆:「忠橙」等農產品上直播 新加坡企業點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是線上對接會,參會商家們的熱情絲毫不減。線下的展場上,忠縣的橙子、梁平的柚子、陳麻花、合川桃片等農產品各具特色。萬里之外,螢幕另一邊,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近60家農產品貿易、經銷企業代表則是熱情高漲,不時提問。
新加坡食品廠商聯合會署理會長蘇敬珉通過視頻對本次活動表示盛讚,他說,本次活動讓新加坡商家更了解重慶,促進大家達成各自的需求,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作為新加坡廠商,他對成果充滿期待,也希望早日來重慶看看,面對面探討更多領域的話題。
「今天展示的這批產品,其實是在渝的新加坡企業朋友針對目的地市場的消費喜好和需求,從我們前期推薦的一大批農特產品中挑選出來的。」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說。
為什麼要搞農產品對接會?孫熙勇表示,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過程中,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除了把通道打通,讓物流更加順暢,還應該體現價值鏈的提升,「前期我們跟西部兄弟省市做了大量調研,大家一致認為,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地區農業差異性、互補性較強,推動農產品貿易合作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未來將會發展成為很好的增量。」

「重慶-新加坡」農產品貿易線上對接會舉行,新加坡企業代表通過視頻參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佘振芳 攝
中新農業合作走深走實:25噸「忠橙」已銷往新加坡

據介紹,自去年6月以來,市中新項目管理局與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重慶海關等部門就推動中新(重慶)農業合作示範計劃達成共識,並初步制定了《中新(重慶)農業合作示範計劃實施方案》,「計劃」著力打造以重慶、新加坡為雙樞紐的「中國西部—東協」農業合作新示範,聚焦農產品貿易、農業產業合作、農業科技等領域合作,通過整合西部及東協資源,打通貿易、物流、金融、信息渠道,促進農產品貿易便利化和產業提檔升級。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等政府部門攜手並進,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鼓勵推動重慶和新加坡企業參與農產品貿易合作。一方面積極開拓重慶農產品出口新加坡及東協國際市場。自去年11月以來,先後促成渝貿通與新加坡生記私人有限公司簽訂60噸雲陽菊花和25噸忠縣「忠橙」等產品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入新加坡市場。
另一方面,用好新加坡國際貿易資源,大力發展進口貿易。推動重慶市肉類協會與新加坡肉商聯合會簽訂了旨在肉類加工和生產、行業發展和食品安全方面加強合作的《戰略聯盟諒解備忘錄》。同時,還支持金融領域對農業項目的投入,推動新加坡毅鳴基金與黔江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促成「毅鳴.綠雅(黔江)現代農業產業項目」落地。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預計可實現年產鮮品食用菌4.5萬噸以上規模。
孫熙勇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協調農業及商貿等行業主管部門加強與新加坡貿工部、企發局、食品局的溝通交流,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三級合作機制,探索設立中新(重慶)農業合作專項工作組,在示範基地建設、產品標準化認證、特色品牌打造、通關便利化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積極促進雙向貿易,拓展合作領域,不斷提升農業合作的廣度、深度、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