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這展現了唐代「國際化」面貌,也佐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存在。
最大贏家新加坡
2002年,中國文物界得知了黑石號的消息,高度關注。揚州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湖南博物館等文博紛紛提出了購買意向,但黑石號打撈文物開價4000萬美金,並提出寶藏必須整體購買。這一要求讓許多博物館不得不放棄購買計劃。
2005年,新加坡酒店業富豪邱德拔的後人捐出巨款,協助聖淘沙休閒集團籌資購買。以3600萬美金購得的這批珍貴文物,目前均為新加坡政府所有,現存放於亞洲文明博物館。它們首次面向公眾展示是在2011年2月19日至7月31日,地點是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

除了文物,由新加坡和阿曼政府同比例復建「黑石號」的「馬斯喀特寶石號」也停泊於聖淘沙海事博物館,供人學習與觀賞。

(「馬斯喀特寶石號」抵達新加坡)
最為特殊的是,這艘船還是按照原始的技術復建:沒有一顆鐵釘,純手工縫製。它幾乎靠純風力航行,歷時5個月後,於2010年6月到新加坡。
黑石號沉船的發現極具歷史意義。它是同一地點,一次性發現的裝載唐代文物數量最為龐大的沉船。這些文物被稱為「唐代寶藏」,為研究唐代中國和中東之間的貿易路線(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新的資料。
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是「古船」還是「唐代寶藏」,它們都在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