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儲加息對新加坡有何影響?(法新社)
作者 李國豪
美國聯邦儲備局(27日)宣布再加息0.75%,接下來9月20日的會議預計也將持續加息。
美國這波1980年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步伐,對新加坡經濟和國人有何影響?
以下分五點說明:
一、貸款成本飆高
專家普遍認為,對於背負房貸的國人及貸款數額較高的公司而言,接下來的半年至一年將頗為難熬。
從今年3月以來,美聯儲已是第四次加息,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把原本接近0%的聯邦基金利率調漲至2.25%和2.5%的區間。
在同一時間段中,本地的房貸利率也跟著水漲船高。
例如,在美聯儲6月加息0.75%後,星展銀行兩年期和三年期的固定利率房貸配套的利率就升到了2.75%的水平;華僑銀行兩年期配套升至2.98%;大華銀行的兩年期和三年期配套利率則分別提高至2.98%和3.08%。
在去年底,三年期固定利率房貸配套的利率都還處於1.15%的水平。
和新元隔夜利率(SORA)掛鉤的浮動利率預料也將持續攀高。
三個月的新元隔夜利率已從今年2月初的0.2%一舉攀升到(27日)的1.2%,大華銀行的分析師認為,這項利率有可能在2022年底前沖至2.6%。
這同時也意味著,建屋局自1999年以來就不曾變動的2.6%房貸利率對購屋者越來越有吸引力。

背負房貸的國人在接下來半年至一年的負擔預計將加重。(聯合早報)
二、定期存款和新加坡儲蓄債券的穩定回酬更高
長期以來,定期存款一直被視為低風險、低報酬的選項。 不過,在大加息環境下,過去幾乎可說是「聊勝於無」的定期存款利率有望逐步調高。
今年3月開始,本地各大銀行在調高貸款利率的同時,也相繼給定期存款利率加碼。
綜合本地理財網站整理,包括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在內的本地銀行,以及在新加坡插旗的外資銀行如馬來亞銀行、滙豐銀行等,都在本月推出了利率從1.3%至2.25%不等的定期存款配套,最低存放額從500新元至5萬新元不等。
再不然,如今投資市場波動較大,國人若想尋找定期存款以外的穩定標的,「借錢」給新加坡政府也不失為一個好選項。
我國政府每個月都會發行一定數量的新加坡儲蓄債券(Singapore Savings Bond,簡稱SSB)。國人只要擁有本地三大銀行(即星展銀行、大華銀行及華僑銀行)的銀行戶頭,就可依循相關程序申請認購新加坡儲蓄債券。
新加坡儲蓄債券的最低認購為500新元,並以500新元的倍數往上疊加,每個人最多只能持有20萬新元的新加坡儲蓄債券。
根據最新一批8月發行的新加坡儲蓄債券,第一年至第十年的利率介於2%至3.29%,十年平均回報率為3%。
長期來看,新加坡儲蓄債券收益率比定期存款更高。一般預料,在加息循環下,新加坡儲蓄債券提供的利率應該也會越爬越高。

(金管局)
三、加息能否成功抑制通膨仍是未知數
目前在全球各地肆虐的高通膨屬於全球性通膨。
美聯儲和全球各國央行相繼加息,正是為了抑制不斷飆高的通膨。
因此,作為全球最具分量的央行,美聯儲這幾波加息能否達到給通膨降溫的效果,也是全球通膨情況能否否極泰來的關鍵指標。
市場希望美國6月份的9.1%通膨率已是頂峰,並在接下來逐步回落。
簡單來說,加息抑制通膨能越快奏效,新加坡人就能越早擺脫物價飆漲的苦痛。

加息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通膨。(海峽時報)
四、加息何時到頂?
一般預料,美聯儲在年底前還會再加息4碼(1%),達到3.25%至3.50%的水平,明年再加2碼(0.5%)。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2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不排除加息腳步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放緩。這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相對鴿派的信號。
但《華爾街日報》和一些經濟分析師警告說,不該低估美聯儲為對抗通膨,而把利率升到超過市場預期的決心。
這意味著,貸款成本高,儲蓄收益高的日子何時到頭,還是未知數。
五、新加坡經濟會否因加息陷入衰退?
市場此時最擔憂的是,美聯儲和各國央行一連串加息是否造成經濟衰退?
前天(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摺合年率萎縮0.9%,而且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萎縮,讓市場越來越擔憂經濟衰退即將降臨。
一旦全球經濟因大加息環境而迎來衰退,作為開放型經濟體的新加坡也將難以獨善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