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業時報》報道: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一名金融學助理教授被發現提供虛假的學術聲明,導致她在該大學的工作從2022年5月1日開始停止。

(圖源:金融時報FB)
雖然新聞沒有曝出她是被裁,還是自己辭職,但是她的中國背景顯然在新移民圈子引發熱議!
外國吃瓜網友無意中發現: 還能這樣?
5月4日,博主Christopher Brunet寫了一篇文章:
《Margaret Zhu被調查,犯下了我所見過的最無恥的學術欺詐案》

(圖源:Karlstack)
這個朱姓的女子,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擔任金融學助理教授。
而根據Chris稱,他認為SMU是新加坡(金融學)最好的學校,可以說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列第一。

(圖源:QS)
現在出現這個醜聞可能是個大問題,「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亞洲學術醜聞」他說。 朱姓女子究竟怎麼了?
她的簡歷上列出了2篇被《金融雜誌》(JF)和《金融研究評論》(RFS)有條件接受的論文, 分別題為《企業對沖的實際影響》和《過去20年的企業衍生品對沖》。

(截圖:GURU)
RFS和JF是世界上最好的兩個金融期刊。
博主認為如果這2篇單獨發表的論文是真的,那將會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她甚至可以靠著這兩篇論文在未來30年里在任何一個高等機構獲得終身職位。
但是,根據博主和兩份刊物之間的電郵顯示,Margaret Zhu的論文沒有被任何一方接受。

"她沒有[有條件接受]。更詳細地說。這篇論文在JF沒有,也從來沒有被有條件地接受過"。 - 《金融雜誌》的聲明

"她在RFS沒有獲得有條件接受。更詳細地說。這篇論文沒有,也從未被RFS有條件地接受。" - 《金融研究評論》的聲明

博主Christopher Brunet稱他是在網上討論平台上收到網民提供的線索後,進而調查,揭發了Margaret Zhu偽造學術聲明。

(圖源:LinkedIn)
Margaret Zhu的領英專頁(LinkedIn)顯示,她於2021年7月加入新加坡管理大學, 在這之前,她曾於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助理教授;2019年9月至 2021年7 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
我們順著找到香港中文大學她的個人頁面。
上面的簡歷記錄了她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研究生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在美國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截圖:香港中文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發言人5月6日回復新加坡媒體TODAY詢問時透露,前助理教授Margaret Zhu已於5月1日終止在大學服務。
其實曝料人Christopher Brunet只是網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自由撰稿人,人在加拿大,根據網上資料只有20多歲。


(截圖:GURU)
但是就這樣無意間,他挖掘到這樣一樁醜聞……
他在博客中稱,沒想到揭發一個學術造假會這麼容易:
「這個案子之所以如此瘋狂,是因為它很容易證明。
通常情況下,我必須浪費數千字來解開與學術欺詐有關的一些大陰謀,並以令人信服和錯綜複雜的方式將所有的拼圖拼在一起。
但是現在,這篇文章還不到300字,就已經完整地說明了欺詐行為。」
現在,新加坡的《Today》、《商業時報》、Mothership等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一些激進的網友甚至建議學校應該起訴她。
天網恢恢,走捷徑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