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1月25日報道:去年12月,新加坡核心通脹率為5.1%,連續三個月持平,沒有進一步放緩,主要原因是,雖然零售和其他物品,以及電費與燃氣費的增幅略微收窄,但被食品和服務的高通脹抵消。
去年10月份核心通脹率從9月份的5.3%放緩至5.1%,是核心通脹走勢八個月來首次放緩,之後進入持平狀態。

經濟師預計,考慮到今年通脹仍高企,新加坡金管局將會在4月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金管局和貿工部星期三(1月25日)發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在內的12月份整體通脹率為6.5%,較11月份的6.7%有所放緩。12月份核心通脹比前一個月環比增加0.6個百分點,整體通脹增加0.2個百分點。
文告指出,1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增長7.5%,高於11月的7.3%,主要是因為非熟食(non-cooked food)通脹升高。另一方面,住宿和電費與燃氣費增幅略微放緩,私人交通成本增幅從11月的17.2%縮小至12月的15.5%。
金管局和貿工部指出,能源和食品價格仍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依然緊張,造成工資壓力維持強勁。
由於短期內國內人力單位成本將伴隨強勁的工資增長而進一步攀升,且水電費維持在高位,企業將繼續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政府預計核心通脹率將在今年上半年保持高位,下半年,隨著國內勞動力市場緊張狀況和全球通脹出現緩和,核心通脹率將會明顯放緩。
鑒於消費稅上調等因素,金管局和貿工部預測,今年全年整體通脹率介於5.5%至6.5%,核心通脹率介於3.5%至4.5%。
經濟師:今年通脹仍面對挑戰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說,核心通脹率原本有可能在去年9月達到5.3%的峰值,但已連續三個月保持不變,為5.1%。
關於今年通脹走勢,她估計今年核心通脹仍面對挑戰,主要原因是本月初消費稅上調1個百分點、本地仍然吃緊的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工資通脹、食品通脹,以及企業把更高的累計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林秀心認為,由於驅動通脹走高的因素已從外部轉向國內,預計今年新加坡的整體和核心通脹將高於正常水平,分別為6%和4%。上述因素有可能在第一季度促使整體和核心通脹重新上升至7.2%和5.3%,之後將在後三個季度逐漸放緩。
新加坡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師顏聖充說,他對金管局將在今年4月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看法維持不變,原因有三。首先,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的核心通脹預計維持在2%以上,之後將逐漸下降。其次,興業銀行的新元名義有效匯率(S$NEER)模型顯示,S$NEER仍高於自2021年以來的中點,去年上漲約6.5%。為應對當前的通脹環境,新元或許需要進一步升值。
更重要的是,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疫情相關風險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導致新加坡通脹前景存在上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