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日訊)疫情期間網上送餐服務受歡迎,但一些攤販還是選擇傳統門面售賣方式,不傾向網絡平台,有者反映主要原因為佣金高、不會新科技和擔心應付不了訂單。
隨著政府收緊措施,除了親自到餐館和熟食中心打包,越來越多人也透過應用程式和網絡平台點外賣。這不僅為食客帶來許多的便利,攤販也能在這期間繼續維持生計。
雖然有津貼和援助計劃協助攤販加入網絡外賣平台,但依然有攤販秉持著只做門市生意的營運方式。
《新明日報》記者前午走訪金文泰448巴剎與熟食中心,發現一部分的攤位貼上外賣平台的貼紙,示意有提供外賣服務,但仍有攤位受詢時指沒使用這類平台。

楊莉明(左)說,政府將為小販們提供更多幫助,協助他們加入送餐平台。(檔案照)
在熟食中心做生意超過30多年的蔡先生(50多歲)說,他檔口一直以來都是2人經營,擔心若繁忙時間接到訂單,將無法負荷。
「如果有人排隊打包,送餐員又馬上要領取外賣,我們就會陷入兩難的情況,所以最終決定不用平台。
另外,雞飯攤主黃泓翔(33歲)說,目前市場上的選擇眾多,為了吸引顧客,他也推出套餐。
他指出,如此的一站式服務讓自己、攤販和食客都能獲益。
新加坡政府有意與公共和私人領域夥伴攜手合作,探討如何協助新國小販更好地採用線上送餐和電子訂餐平台。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在面子書貼文說,她把協助小販進一步採用數碼科技的任務交給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