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茲卡病例增至5起
高文區的病例被列為感染群
但都不是孕婦

其中四起位於
實龍崗路上段和高文路一帶
多數是公寓和有地住宅

建議住在高文一帶的居民
尤其是孕婦
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茲卡病毒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通過伊蚊進行傳播。
茲卡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最早在1947年從烏干達卡森林獼猴體內分離出來,1952年在烏干達與坦尚尼亞發現人類病例,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目前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記錄。
而茲卡病毒主要由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傳播。
茲卡病毒的症狀
被攜帶茲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後,病人會像類似於感冒發燒和眼球有疼痛感,頭痛等症狀!
最為恐懼的是孕婦感染後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生下小頭畸形症嬰兒的風險可低至1%,也可高至13%。
嬰兒出生後會得一種醫學稱為Microcephaly 的小頭嬰兒病症。如果新生兒的頭顱圍徑小於31.5-32的話,一般就被確定為Microcephaly小頭病症。


資料參考 /聯合早報,新明日報,8視界新聞網,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