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經濟視角下,澳大利亞不只有黃金海岸,還是行業應用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主體市場之一;加拿大不只是五大湖、育空河,也是在美、日、中、俄等大國之間保持微妙均衡的沉睡之熊,在秀美山川和英法二元文化背景下,誕生了黑莓、龐巴迪等科技巨擘;以色列不只是死海、哭牆,還是教育經費投入占比位居世界第一的科技創新高地……
《加密經濟世界巡禮》是加密谷精心打造的主題系列。國慶期間我們將連續推送七篇,帶讀者領略環球七國的風光美景與加密經濟。祝加密谷的讀者諸君節日快樂!

國慶黃金周
新加坡旅遊小貼士
提到新加坡,你會想到哪些形容詞?「極度潔癖」的國家,「四季如春」的氣候, 「花園城市」的美譽?獅城的標籤可不止這些。
新加坡的面積不及上海九分之一,卻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有四分之三華人的多語言多語言國家;中華菜系與東南亞風味完美結合的獨特美食;世界級綜合度假勝地.....
說到旅遊勝地,不得不提到新加坡「花園城市」願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濱海灣花園」。身處其中,你會看到濱海水岸小花園鱗次櫛比地排列,花穹內熱帶花卉正在恣意綻放,雲中森林煙霧繚繞、宛如仙境……

另一個不可錯過的新加坡景點,是世界最大的「 海底世界」—— S.E.A. 海洋館。來自世界各地超過萬種的海洋生物彙集在此。透明的水族觀景窗外,是無與倫比的海底奇妙世界,令人嘆為觀止的壯觀景象。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的海上生命線。
1965年8月獨立至今,新加坡扼馬六甲海峽之咽喉,成為歐美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和後進的非洲國家進入亞洲的必經跳板,也是南亞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新加坡的締造者李光耀畢業於劍橋大學,精英教育打開了他觀察世界的視野,卻沒有改變他的血統。在內心深處,他對歐美力主的「香蕉人」(黃皮白芯)始終警惕,建國後一系列大張旗鼓的經濟改革都源於此。
新加坡以彈丸之地斡旋於列強環伺的地緣政治之間,靠的是金融和航運這兩把利劍。而當區塊鏈的風口席捲全球時,她迫不及待地張開了懷抱。

金融帝國搖搖欲墜尋找新的著力點
1997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新加坡順勢進行了經濟改革,力圖打造世界級的金融中心。1998年1月起,時任新加坡副總理的李顯龍開始兼任金融管理局(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主席,並牽頭成立了金融工作服務小組,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外包服務和航運領域舉足輕重。中國的蘇州工業園區(SIP)即是其成功翻版。
發展模式上,新加坡在外匯、衍生品、離岸金融、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諸多領域統統對標瑞士,力圖取代香港,一度成為奇蹟的代名詞。
然而,進入新世紀,全球經濟動盪也讓其外向型經濟的脆弱展露無遺。2016年11月,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通航,對馬六甲海峽的地位造成嚴重挑戰,規劃中的克拉地峽運河更是雪上加霜。傳統的金融帝國搖搖欲墜,新加坡迫切地需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區塊鏈,正符合這個彈丸之國的要素稟賦。

獨特的沙盒制度態度開放,積極監管
近年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快速發展。大多數國家支持數字資產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但對數字資產本身持保留態度,新加坡卻是例外。
目前,新加坡雖然尚未承認數字資產的通行貨幣地位,但對其發行態度十分開放,採取了積極的監管政策。
2017年8月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聲明稱,他們對於數字資產的立場與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相似,但已經注意到了數字資產的未來發展趨勢。如果在其境內發行的數字資產符合《證券法》定義的金融產品,那麼必須遵守相關法規。具體規定包括:
如果數字資產符合《證券與期貨法》(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SFA)對資本市場產品的定義,發行行為有可能被金融管理局管轄。資本市場產品包括:證券、期貨以及用來進行槓桿交易的外匯機制。發行主體在發布之前,必須上報金管局,並登記招股說明書,除非得到豁免。
任何在新加坡運營數字資產的主體,其行為可能受到管轄。除非被豁免,該主體必須取得從事資本市場服務的相關執照。
任何在新加坡為投資類的數字資產提供金融建議的主體必須取得《財務顧問法》(Financial Advisors Act,FAA)批准的理財顧問執照。
任何在新加坡建立或運營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的主體,必須經金管局批准,除非被豁免。
對數字資產執行沙盒機制。任何想要在金融服務領域進行技術創新並可能涉及現行法規監管的公司,均可以申請監管沙盒。一旦被批准,金管局將在沙盒期間放鬆監管要求,並提供適度支持。沙盒機制允許金融科技企業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從事和目前法規相衝突的業務。並且,即使以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的陳述有其自然邏輯,但顯而易見,以上制度的出台,其重點落在「沙盒機制」上,旨在鼓勵創新,前面只是鋪墊。可見立法機構的良苦用心。
得益於政策面的開放和扶持,新加坡被視為對首次代幣發行最友好的國家之一。企業只要在金管局註冊發行內容,經過相關調查,得到許可,即可進行募資。目前,新加坡已經成為亞洲首次代幣發行中心和世界第三大首次代幣發行市場,僅次於美國和瑞士。僅韓國就有100餘家公司赴新加坡進行首次代幣發行。

稅收政策簡明 鼓勵長期投資
新加坡稅務局(IRAS)在2014 年發布的數字資產指南(IRS Virtual Currency Guidance)中將 BTC 等數字資產確認為「貨物」而非貨幣,使用數字資產支付實體貨物或服務會被視為「貨品交易」,需要繳納7%的增值稅。
增值稅之外,企業通過數字資產交易獲得的利潤還要額外繳納所得稅。此情況僅針對短期使用數字資產進行交易的企業,如果屬於長期投資,那麼所有收益將被視作資產。而新加坡目前尚未開徵資產稅,因此企業無需納稅。這其實是對長期投資的潛在支持。

政府層面積極鼓勵並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
新加坡政府為區塊鏈初創公司提供有利的監管環境,積極支持金融科技創新,力圖在區塊鏈技術研發領域占據先機,以鞏固其優勢地位,並以「智能金融中心」為長期發展目標。
政府層面的重要舉措如下:
推出區塊鏈技術專項研究烏敏島項目(Project Ubin)。2016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與新加坡銀行協會聯合發起烏敏島項目,與分布式帳本技術公司 R3、美銀美林、瑞士信貸、星展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摩根大通和新加坡交易所等機構展開合作,推進分布式帳本技術在國際支付、證券清算等領域的應用研發。其長遠目標是發展出一套更高效的基於央行發行的電子貨幣金融系統。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金管局與加拿大央行積極展開合作,致力於通過央行發行的數字資產來推進跨境支付解決方案研發。此外,還與印度安得拉邦政府聯合推進分布式帳本技術與海關貿易平台的連接,以促進國際貿易的數字化。
縮短區塊鏈專利申請時間。2018年4月,新加坡知識產權署(IPOS)宣布加快金融科技應用軟體的專利授予進程。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有望從兩年縮短至六個月,這對區塊鏈支付等行業研究無疑是重大利好。
降低區塊鏈交易所准入門檻。2018年5月,金管局建議推出三層結構的准入機制,以降低中小規模交易平台的市場准入門檻。
相關學術研究和教育資源支持。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正在與 IBM 合作開發關於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的課程。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和新躍社科大學(SUSS)都提供區塊鏈技術的短期課程,強調當前語境下的區塊鏈應用實踐。

金融中心向區塊鏈科技中心的轉向
新加坡曾是中國人下南洋的重要落腳點。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四個種族構成了五百多萬人口。不同民族在此匯聚、融合,抹平了語言方面的障礙,也為吸引人才創造了便利條件。
新加坡的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極其發達。其金融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從1998年至2013年翻了10倍,達到1.82萬億新元,全球排名僅次於瑞士。這些資產為新加坡發達的銀行和投資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017年10月31日,火幣宣布全面停止數字資產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隨後,將其全球業務總部搬遷至新加坡。2018年6月,中國最大的以太坊錢包供應商 ImToken 遷移到新加坡。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挖礦晶片生產商比特大陸也在新加坡設了分支機構。
目前,新加坡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呈爆髮式增長態勢。粗略估算,總數已達500家以上。新加坡最大的區塊鏈諮詢公司之一 Talenta 已為200餘個區塊鏈項目提供了基金會註冊等服務。在冊的交易所數量超過50家,其中活躍的將近20家。

友好政策背景催生的明星應用密集呈現
新加坡的區塊鏈應用項目覆蓋了電子政務、金融科技、技術研發、交易遊戲、社區等多個領域。在研究機構、風險投資人和主要科技公司的強力支持下,構建了完備的生態系統。
2018年6月,新加坡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推出「數碼政府藍圖」,通過六大策略加強政府服務,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科技領域,立志5年內普及電子支付和數字簽名技術。
2016年8月,新加坡大華銀行(UOB)啟動其首個孵化器項目 FinLab,重點關注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和智能合約發展。
2018年7月,新加坡電子政務服務提供商 CrimsonLogic 宣布推出專注於跨境貿易的區塊鏈平台 Get Open Trade。
政策牽頭,資本與人才匯聚,新加坡的大公司也紛紛試水區塊鏈。
2017年5月,新加坡的「隱形國資委」淡馬錫參與了R3區塊鏈聯盟的1.07億美元融資。淡馬錫中國區負責人表示,將時刻關注區塊鏈的最新發展動向,並看好其發展前景。
新加坡的區塊鏈項目,大多集中在位於中部的 CBD 和克拉碼頭等區域。在這裡,有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親自背書的項目 Kyber Network,有被視作 EOS 的強勁對手的項目 Zilliqa ,也有廣受認可的新加坡本地公鏈項目 Aelf 。以科技寺(BitTemple)和優客工場(Ucommune)為代表的區塊鏈創業孵化器更是助推了這股浪潮。
大量的中國項目也蜂擁而至。量子鏈、唯鏈、溯源鏈等中國內地知名的區塊鏈項目都在新加坡註冊了基金會。而從事區塊鏈項目註冊、合規業務審查等附屬業務的公司,少說也有上百家。

生態健全政治穩定,深耕未來賽道
健全的金融服務生態,良好的學術氛圍,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政治穩定,融資便利,中立國身份,新加坡以舉國之力深耕區塊鏈領域,在重振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優勢地位方面的努力可謂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