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歌台」是歌台的變身,顧名思義為農曆七月配合中元節活動所舉辦的街頭歌台,一個月下來可有大大小小多達500多場。現今的七月歌台一般以演唱閩南語歌曲為主,當中穿插一些脫口秀娛樂觀眾。慣例是中元會主辦單位出資讓台主籌劃歌台,歌台歌手則盛行「跑台」,即一個晚上連續趕到好幾個不同的演出地點。與平日歌台不同的是,七月歌台第一排的觀眾席必須留空,為的是留最好的位子給「好兄弟」 觀賞表演同時開放給群眾免費觀賞。

(照片來源:lifeisreallybeautiful.com)
七月歌台比歌仔戲更為通俗,有時帶有情色意味的演出,比如主持人講講黃色笑話,歌星和舞蹈演員穿著清涼,舞風香艷;而且主持人可以與台下互動,有時還說些政治笑話,揶揄時政和時事,語帶雙關,冷嘲熱諷,較之單向表演的戲曲更能引起群眾共鳴,更能吸引人們圍觀。對於中元會來說,圍觀的人越多,場面越熱鬧,越是間接證明「好兄弟」也喜歡看。把「好兄弟」伺候好了,賜財賜福,不在話下。因此,中元會願意花錢請來歌台作酬神演出。歌台於是搶占了福建戲班的許多酬神演出。
此時酬神戲的需求減少,觀眾流失,戲班沒有發展的動力,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