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球稅收體系經歷重大改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動的全球最低稅率(Global Minimum Tax, GMT)政策正在全球範圍內逐步落地。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也積極響應全球稅收改革,計劃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GMT政策,以確保針對集團年收入超過750mil歐元的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繳納至少15%的稅款。這一政策將對新加坡的商業環境、跨國企業稅務安排及未來經濟政策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政策背景與實施細則
新加坡政府宣布,將從2025年起實施全球最低稅率政策,確保在新加坡運營的大型跨國企業(年收入超過750mil歐元)的有效稅率達到15%。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新加坡引入了以下稅務
調整措施:
收入納入規則(Income Inclusion Rule, IIR):要求母公司位於新加坡的跨國企業對其低稅管轄區的子公司繳納額外稅款,以彌補稅率不足15%的差額。
國內補足稅(Domestic Top-up Tax, DTT):確保在新加坡的跨國企業即便享受現有稅收優惠,也必須補繳至15%的最低稅率。
發展與擴張激勵(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ncentive, DEI)調整:2024年12月25日,新加坡議會通過《2024年經濟擴張激勵(所得稅減免)(修訂)法案》,引入了一檔15%的優惠稅率,以適用於在新加坡從事高附加值活動的企業。
政策變化前後對比分析
在實施GMT之前,新加坡一直以較低的企業所得稅率和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吸引跨國企業和投資者。此前,新加坡的法定企業所得稅率為17%,但由於多種激勵政策,部分企業的實際稅率低於15%。
然而,隨著OECD全球稅收改革的推進,新加坡必須調整其稅收制度,以保持國際競爭力並符合全球稅收標準。
在GMT政策實施後,以下方面將受到顯著影響:
▶ 跨國企業的稅務規劃:過去,許多跨國企業利用新加坡的低稅環境優化全球稅收負擔。隨著15%的最低稅率執行,企業必須重新評估其稅收安排,並可能調整其全球業務架構。
▶ 投資吸引力:儘管稅率上調可能削弱新加坡的稅務優勢,但政府通過發展與擴張激勵計劃(DEI)和其他財政支持措施,仍將確保高附加值企業的投資吸引力。
▶ 政府財政收入:通過補足稅收差額,新加坡政府預計將增加財政收入,為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科技創新等領域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未來展望與政策趨勢
面對全球稅收改革趨勢,新加坡政府在調整稅收政策的同時,也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以保持其國際競爭力。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
✅ 強化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新加坡政府將更加注重吸引研發、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業,確保即使稅收環境變化,仍能維持投資吸引力。
✅ 優化稅收激勵政策:政府可能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針對創新企業、綠色科技產業的專項稅收減免,以補充企業在全球最低稅率背景下的收益損失。
✅ 加強國際合作:新加坡將繼續與OECD及其他國家保持緊密合作,確保稅收政策符合國際標準,同時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
新加坡2025年實施全球最低稅率政策,是全球稅收改革浪潮下的必然選擇。
儘管此舉可能影響部分跨國企業的稅務規劃,但新加坡憑藉其穩定的營商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持續優化的投資激勵措施,依然具備吸引全球企業和投資者的競爭力。
未來,新加坡將在新稅收體系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保持其作為全球商業樞紐的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