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奮進者1號」踏上了遠赴新加坡的航程。 芊燁 攝
「亞洲奮進者1號」踏上了遠赴新加坡的航程。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陳靜 葉真予)16日,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製造的自升式鑽井平台「亞洲奮進者1號」掛上了馬紹爾群島旗,經半潛作業,重達9600多噸的海洋重型裝備被裝載在「華興龍」號半潛船上,踏上了遠赴新加坡的航程。
據悉,「亞洲奮進者1號」出境後,將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印尼海域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據了解,這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設立後,臨港重裝產業園區出口的第一台高端海洋重型裝備,也是國資委旗下國海公司首次參與處置的滬上海洋工程資產。

洋山邊檢站協同口岸聯檢單位將服務窗口前移35海里,登上滬上唯一具備半潛作業條件的對外開放錨地——綠華山錨地,共同對這個「大塊頭」做了出境查驗。 芊燁 攝
洋山邊檢站方面當日告訴記者,該站協同口岸聯檢單位將服務窗口前移35海里,登上滬上唯一具備半潛作業條件的對外開放錨地——綠華山錨地,共同對這個「大塊頭」做了出境查驗。
海上鑽井是使用機械在海床下鑽井,以準確探明並開採海底岩石中的石油。油價是海上鑽井平台設計、建造和順利交付的晴雨表。從2014年7月份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並長期低於海上油田鑽探開採的成本線。海工平台日租金也逐漸跌破運營成本。在役海工平台使用率逐漸降低甚至閒置,以東南亞地區為例,各海洋工程船型的閒置率均高於36%。船東們再無接收新平台的意願,也無接收新平台的資金,甚至出現破產重組等情況,「交付難」成為了海洋工程設備製造企業的共性問題。
據悉,海工項目頻繁撤單、改單給國內相關製造企業帶來了嚴重虧損,各大企業紛紛主動放緩建造節奏或以轉賣、租賃的方式自行處置平台。為了幫助各大海工企業解決已經建成卻交付無門的海工裝備,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了一家單一目的公司——北京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組建了海工裝備資產整合平台,涉及80多座鑽井平台,累計資產2000多億元人民幣。
海工資產處置有了國家隊,各製造企業將立足供給側改革,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升級總裝製造水平。與此同時,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國家搭建平台,企業積極參與,打開了海工資產處置的新渠道,讓閒置的海工平台「活」了起來。據透露,「亞洲奮進者1號」之後,年內另外2座鑽井平台也將交付。未來,將有更多的海工設備將走出去。

「亞洲奮進者1號」將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印尼海域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項目。 芊燁 攝
洋山邊檢站方面表示,該站在堅持嚴密管控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服務舉措,在綠華山錨地為海工平台和作業人員一次性辦結平台換旗和半潛船及其隨輪工程作業人員的出境手續。此舉為船廠節約成本近30萬元人民幣。針對特種船舶出境,該站還採取遠赴錨地「靠前辦」、各聯檢單位「協同辦」、換旗及出境查驗「一次辦」等便利措施,支持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和臨港高端重裝產業發展。(完)